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65)(1 / 2)





  那时候刚迁到京城,开朝不久,朝上很多官员并不清楚牧廉是个什么样的人,只知道他是定国侯的嫡系,而且现在掌握了一个很要命很关键的位置。

  于是就有人对牧廉发难了。

  那日最后,整个朝堂被牧廉震惊得鸦雀无声。

  言官质问牧廉为何住在定国侯府。

  牧廉回答因为要给师父守门。

  言官质问你堂堂一个右御史,为何甘当定国侯的看门狗?

  牧廉回答看门狗好啊,忠心,您家那只叫阿黑的黑毛京巴,您不是也挺喜欢。

  言官大骂右御史徇私枉法,不然为何会知道自家养了什么狗?

  牧廉回答这可不怪我,谁让您的同僚参您贪赃枉法呢,顺带一提,证据确凿,您下了朝,受累往肃政台走一趟吧,别让我们浪费人力去逮你了。

  那言官当场就瘫了。

  另一位言官质问牧廉,为什么姜延也天天往定国侯府跑?你们与定国侯是不是滥用权力私查官员?

  牧廉回答姜延是我媳妇,他不往我住的地方跑,难道往你家跑?

  满朝皆静,鸦雀无声。

  牧廉回头跟狄其野得瑟,问狄其野说,师父,我这算不算也是一战成名?

  狄其野哭笑不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被牧廉追着问回不回家,也是狄其野日常,狄其野今日想了想,道:散朝再说吧。

  大楚帝王驾到,满朝文武山呼万岁,礼罢,早朝开始,群臣还没说话,顾烈先把折子的事说了。

  姜扬一听,这是好事啊,赶紧支持道:臣以为此乃利国利政之策!

  大楚帝王用一种近乎与有荣焉的语气告诉姜扬:多亏了定国侯的建言。

  姜扬一副老怀甚慰的模样,慈爱地看着对面的定国侯,赞道:定国侯甚好。

  陛下和丞相都这么夸了,群臣赶紧跟上,对定国侯大肆称颂起来。

  狄其野皮笑肉不笑地对龙椅上的顾烈递了个眼神,气得咬牙切齿。

  说话不算话!

  *

  所以下了朝,狄其野让近卫给顾烈带了个话,出宫去了。

  顾烈心道这脾气是越来越大,沉声问近卫:他带着右御史去哪儿了?

  近卫一后背的冷汗,战战兢兢地回:定国侯说,他说他要去花街喝酒。

  顾烈非常镇定:近卫都好生跟着?

  近卫赶紧点头:万无一失。属下看着定国侯也没往花街去,是朝南大街走了。

  顾烈摆摆手:下去吧。

  顾烈并不是装的不急,他是真不着急。

  狄其野前世去过花街喝酒,别人去花街喝酒,是饮酒作乐轻薄姑娘,花钱如流水,狄其野在花街喝酒,是自带酒杯碗筷,姑娘们蜂拥来看他,店家恨不得花银子请他来坐着。

  也不知道是谁占便宜。

  就这样还花街喝酒。

  顾烈啧了一声,照常去了政事堂。

  *

  狄其野那句话就是随口一说,他又不爱被人盯着看,怎么会乐意去花街喝酒。

  但他没想到,京城各大酒楼位置最好的厢房,都被订了。

  这是怎么回事?比起生气,狄其野更多的是好奇。

  半路追来的敖一松慷慨解答:这我知道。是春闱的关系。

  春闱和酒楼厢房有什么关系?狄其野不解。

  其实不仅有关系,还和狄其野有关系。

  大楚开朝,新贵遍地,不论是楚顾家臣还是武将功臣,家里都有几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这成了贵女,俗话说嫁女嫁高,自然更该往上嫁。

  然而,大楚第一贵人,他们的陛下顾烈,不仅宣布要为九族冤魂以帝王之身多守孝三年,而且因为深爱亡妻和小王子的缘故,并没有要开后宫的意思。

  那么接下来,大楚第二贵人,自然就是定国侯狄其野。这就更别想了,陛下对定国侯又看重又防备,把人拘在东宫住着呢。

  第三个顾昭,王子还小。

  于是,楚顾家臣和外来武将间结了一波姻亲,剩下这些没找着合适的,谨慎小心不愿意与功臣通婚的,都还没着落。

  顾烈这个春闱,就开的正是时候。

  开春闱,就有了青年才俊,就有了官场新贵,就有了乘龙快婿。

  所以这些酒楼厢房都早早被各家女眷订下了,为了状元郎打马游街时,占个好位置。

  而且,大家都说打马游街该由定国侯领着,还有不少时为了看您来的,敖一松幸灾乐祸道。

  狄其野失笑:前三甲打马游街,和我有什么关系。

  与民同乐啊,庄醉跟着姜延也来了,插嘴道,打马游街就是为了让百姓赏赏俊男,现在百姓都这么想看定国侯,说不定陛下就顺水推舟了。

  狄其野环视一周,得,结党营私实证了。

  第92章 定国侯府

  顾烈在政事堂收到消息, 说定国侯带着右御史打算去酒楼吃饭, 结果在街上又巧遇了吏部左侍郎、锦衣近卫指挥使和指挥同知, 于是带着一帮人回了定国侯府。

  哦,回娘家去了。

  丞相姜扬看陛下忽然对着消息条子诡异地勾了勾唇,不知陛下看到了什么好消息, 疑惑了一瞬,低下头继续听通政使奏事。

  回娘家吃个饭,更没什么可紧张的, 顾烈把消息条子揣了, 也继续议事。

  大楚开朝来,因为之前的多年争霸连年战乱, 民生凋敝,各地都有各种不足, 因此楚初年间,遇到最多的不是人祸, 而是天灾。

  顾烈用御史台变相清退了一波不适合理政的功臣,此生用了牧廉这个谁都不给面子的右御史,效果比前世还要好得多, 虽然一些位置上出现了空缺, 但徇私舞弊等乱象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朝堂也更快步入了正轨。

  前世这时候,雍州平川城一带,有一次较为严重的旱灾,那里本该是信州降将、立楚功臣杜轲管的地儿, 因为此生及时换上了有识之士,将旱灾解决得很好,账目清楚,赈灾及时,令顾烈很是欣慰。

  这位有识之士叫胡堂,正是当年跳下奏丰城城墙的守军将领他亲弟,所以顾烈不仅下旨嘉奖他,还给他哥追赠了个不错的英名。

  事多繁杂,这一议,就议到了夜饭之后。

  顾烈年轻,又是武将出身,他是一点都不觉得累,而且他还不爱吃饭,轻易都不觉得饿,这可就苦了六部九卿众位大臣。

  尤其今日还开了早朝,虽然顾烈念在众臣辛苦,没有用那些让众臣在宫外苦等的下马威规矩,但早朝毕竟是在天不亮的卯时就开了,众臣早起来上朝,散朝后在政事堂吃了两口点心,陛下就来议事了,这一议就是一整天,把众位大臣饿得前胸贴后背,还得拼命转动脑筋,怎一个惨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