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1 / 2)





  小姑娘水润明亮的大眼睛看着自己,小嘴巴像朵玫瑰花一样娇俏可爱,卢佩芸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应了声好。

  卢佩芸把小姑娘身旁的背包一侧放上肩膀的那一瞬间,就知道为什么这小姑娘恳请自己帮忙了,因为这背包的重量绝对不是一个小女孩可以承受的。

  背包套上双肩,一站直身子,背包顿时直接往下坠。毫无准备的卢佩芸不由地倒吸一口冷气,恨不得立刻甩掉背包。但,手刚想缩回,便看到小姑娘水洗黑葡萄似的眼睛,只好强装没事,努力挤出一丝笑容。

  小姑娘甚是乖巧,道了谢,便自己拎起另外一个麻布袋子,跟在卢佩芸身侧,一起进了办公室。

  卢佩芸放下背包,趁人不注意,偷偷揉了揉自己的肩膀,暗自咧了咧嘴,五官皱成一团。

  十分钟过去了,小姑娘等的人还没有来。

  一杯热水喝完,外出吃饭的同事陆续回来,小姑娘等的人还是没有来。

  卢佩芸有点担心,小心翼翼地询问:“小妹妹,你是华国人吗?”

  小姑娘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对啊,我是华国人,所以我才过来大使馆的。”

  “那,那你爸爸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为难的事情?”卢佩芸不知道如何跟这么小的孩子解释她的猜测。

  “没有啊,我们最近挺好的。”小姑娘摇了摇头,两根小马尾随之摆动,一抖一抖的,甚是可爱。

  卢佩芸跟同事低声交流了几句,陪小姑娘坐在凳子等待,装作闲谈似的问道:“那你们今天本来是要过来做什么的?我看你带过来的东西很重,你手上的那个袋子装得好像都是纸,这些都不像你的东西。”

  “哦,这些都是几个叔叔说要交给国内的另外一个叔叔,托我爸爸带过来的。诶呀,姐姐,你帮我把背包里的东西也拿出来,好不好?”小姑娘绕了一下手上的银色星星手链,跳下凳子,拉开拉链,从里面掏出另外一个布袋,里面依然鼓鼓囊囊的。

  卢佩芸帮着把里面的三个袋子都拿了出来,发现其中两个小袋子非常重,硬邦邦的,非常磕人。

  东西一拿出来,小姑娘猛地背上背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往外跑:“姐姐,麻烦你帮忙看着东西。我去外面看看,很快的。”

  卢佩芸把手里的袋子往凳子上一放,跟着冲了出去,完全没有留意到袋子重物碰触凳子那一刹那发出的钝响。

  刚跑出房门,眼见着可以只差几米,那小姑娘近在咫尺,卢佩芸伸长手臂想去够孩子的背包。不料,被忽然出现的人群阻拦了几秒,前面的小身影,一眨眼,混入街边的人潮,转了几个弯,消失在人群中。

  同时追出来的同事,在马路上跑了两圈,也没有看见那个小姑娘的身影。

  两人气喘吁吁地回到大门口,齐声问道:“有没有看到那个小姑娘跑哪去了?”

  门卫齐齐摇头:“没有,我们看见你们追出来,跟过来的时候,就没有看到了。”

  没有办法,两人只得往办公室走。

  此时,办公室里如临大敌,普通办事人员全部撤出去,只留武职人士在里间严防死守。

  十来分钟后,办公室终于恢复正常,职员们议论纷纷。

  卢佩芸被叫到机密室,被几组人马来回询问,一点一滴抠小细节,最后仍旧一无所获。

  卢佩芸两眼蚊香圈,回了办公座,苦思不得其解。

  机密室内,几位重要人物,盯着堆叠在办公桌上的2kg金砖、一份粮食提货单和两袋绝密外军武器资料。

  大家沉默不语,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

  展开的信件,刚才已经传阅过,写信用得不是华人常用的繁体字,而是1956年颁布实施的简化字。

  这一点,就显示了此次事件的与众不同。

  信件里明确了几件事情:

  所有物品都属于无偿捐赠,不附带任何条件。

  已用1kg黄金,在越最大的**粮食商行预定了一笔大米,详情如合同所示,烦请跟进。

  所留另外2kg黄金,希望能全部换成粮食,运回国内,增加人们的粮食供应。

  武器资料,受友人所托收集。希望除供相关机构研究外,另提供一份给友人,地址如附件所示。

  署名非常简单,最后一行就写着:一个普通爱国人。

  信件全文不涉及任何捐赠人的个人资料,不解释那些绝密资料的出处,也不表明立场,更无从判读涉及的情报和资料的来源。

  经过一个下午的闭门会议,大家商议按照捐赠人信件所示,先行购买粮食,尽快调运回国。至于那些绝密资料,先由专人护送回国,交由值得绝对信赖的相关专业人士检验。一旦证实资料的可靠性,再进行后续工作。

  挂名大使馆的特殊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天的店家交易情况,勾勒了小姑娘的整个购粮行程。

  粮行那边记得,当天中午临近下班时分,由当地中华商会的骆经理带着一个小姑娘来商谈买粮事宜。当时,由于买方资料不齐,买粮合同另一方是中华商会的骆经理代审代签的,原本就说明定金照付,华商托管,待大使馆资料齐全后,一个星期内再签订正式协议合同。他们走后,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小女孩又一个人走回来,说是让粮行尽量多凑粮食,稍后大使馆的人会再来增加订单。

  去中华商会询问当时情况,最开始接待的人也说不太清楚,只清楚地记得当时是小女孩独自一人走进门店,坐了一会后说当初约定的人没有来,让商会帮忙做中介。看在同血脉的份上,商会主事者同意协助,派出懂行的骆经理专程陪同。后来,小女孩直接从背包里面掏出一个袋子,里面装有金块和草拟的协议。

  此外,经办人员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女孩用来给付中介费用不是本地货币,而是本已备好的美金。

  问具体操办此事的骆经理时,对方也是一脸茫然,给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大家的印象非常一致,小女孩衣着整洁,布料相当普通,言行举止看起来颇有教养。全程,女孩几乎没有怎么言语,仅仅用标准普通话与商会的人沟通。

  经过再三提示细节,骆经理才说了一句:“对了,那个女孩应该听得懂粤语,只是我不知道她会不会说粤语。因为,我们签完协议出来时,有几个华裔在用粤语聊天,那女孩看了他们好几眼。”

  领事馆的人大喜,连忙追问:“后来呢?那女孩做了什么?”

  骆经理双手一摊,摇摇头:“不知道啊,我说要送那孩子,她拒绝了。我们经过欧芽商店的时候,我们就分开了。”

  “那你有没有听到那几个华裔用粤语在聊什么?”

  骆经理摸了摸鼻子,回忆了一会,说:“他们在说南越那边最近的局势,然后说最近换美金的人更多了。时间太短,我也没有太留意,真的记不清了。”

  大使馆的人多方追查,都没有找到那小女孩的任何资料,之前没有人认识那个小女孩,之后也没人再见过她。那个小女孩,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