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节(1 / 2)





  文雅直接笑道:“文岚,你再照下去,镜子都要被你照穿了。”

  “糗,虽然做不了沉鱼落雁的大美女,但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好好拾掇一下,我们还是有机会变成一个小美女的。再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这也是遵从人的天性,不虚伪,不假装。”文岚对着镜子,比划着刘海,头也不回地耍起了嘴皮子。

  何雅清被文岚的小大人逗乐了:“我们的小美女,对你今天的发型还满意吗?”

  “满意,这卷发的效果超出我的想象。对了,舅妈,你能不能帮我把这留海打薄一点,然后也烫得往里面卷?”文岚用手指比划了几下,然后卷个大概的效果,展示给何雅清看。

  这一下,何雅清的兴致被提了上来,一大一小,站在镜子前面,比划着改进方式。

  徒留呆坐在凳子上的彦君满腔不乐意:“舅妈,火钳好了,你先帮我弄嘛。”

  “好,马上就过来。”何雅清难得遇到审美观相同的人,虽然这个年纪小了点。

  两人一同交流,马上有了新的灵感。

  经过改进版的留海配合小卷发,衬得文岚愈加白皙可爱,赢得大家一致称赞。

  ☆、缺碘伤民

  这天晚餐提前,橙红的太阳还挂在地平线上,李家便开始准备吃饭了。

  二堂哥李文辉端着从饭堂打好的饭菜,应邀参加聚餐。

  今晚的主打食物是汤圆,各种馅料的汤圆,齐聚一桌。

  后世的汤圆多数都是直接在超商买冰冻汤圆,即便是偶然心血来潮想自己动手,也是直接买现成的糯米粉。

  可这些在这个时代都是空想,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现在的糯米粉都是预先浸泡一天,沥干水分后放入石臼里面反复舂碎,然后晒干成糯米粉。在农村,一般一个自然村总有一户人家有石臼,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用的时候,就轮流排队。轮到的时候,不管多晚,都会让家里的年轻小伙子或姑娘们赶紧上去抓紧时间舂一会儿。舂到差不多时,便全部倒出,筛出粗颗粒,再倒回去重新舂。舂好的糯米粉,趁有太阳的时候,赶紧晒在外面,过年的时候便能派上大用场。

  在南方,过年吃汤圆、吃糍粑,都是必备的节目。所以,过节前一个月,村里的石臼就没有空过。那种嘭啊嘭啊的声音,总是环绕在耳边,经久不散。

  在南方农村,过年期间还有一种用具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候,那便是石磨。石磨可以磨豆腐、磨米粉、磨粗粮,每到春节前后做豆腐的高峰期,那也是需要用木桶占据先机,大排长龙。每个村落里面的石臼和石磨,每逢重大节日,几乎都没有空闲的时候。

  李家不会做豆腐,当然没有去借用石磨,但这糯米粉还是花费了不少功夫。糯米一部分是李文辉上次从家乡带回来的,一部分是文岚利用如意门在外面买的。提前泡好糯米后,趁还没到高峰期的时候,关博睿和李文辉便与另外两家好友一起合作。两人花了一整个休息日的时间,用两个大血泡,才换回来一包糯米粉。

  中午,关博萱没有睡午觉,利用午休时间,将泡好的红豆炒成豆沙,把芋头熬煮成芋头丝。下午,文雅和何雅清把萝卜丝、猪油渣、香菇、虾肉干都切成细粒状。傍晚,全家人一起动手,包出了咸甜两种口味的汤圆。

  上手之后,文岚才知道,要包出一个好汤圆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块湿度适中的糯米粉团,经过拿捏,缓缓捏成杯状。装上馅料,再把它搓成球状。完工时,要求汤圆一丁点馅料也不能外漏。否则,汤圆容易外泄,汤水就会浑浊。

  耗时一整天,开心五分钟。

  一碗香甜可口的汤圆下肚,虽然似乎真的比机制的汤圆味道鲜美一些,但文岚还是宁愿直接买冰冻食物。

  工业时代的商业化食品,果真是解救家务的救星啊。

  既然是团圆饭,当然也少不了上海的八宝饭。在老上海人心中,八宝饭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对于李文辉他们来说,可能更习惯于吃糖炒糯米饭。所以,这道重头戏当然是由何雅清主厨。

  红豆,是炒好的豆沙。5分钱一包的蜜饯,切成碎粒,装饰在八宝饭上。蜜枣、红枣、椰丝,加上文岚非上添上虾干、干果、腊肉,花花绿绿的,铺满整个碗面。

  当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的时候,文岚便闻到一股浓郁的甜香。

  一碗八宝饭下肚,文岚居然觉得撑得慌。侧身一看,不仅自己,其他人也纷纷抱着肚子开始打起饱嗝。不管是八宝饭还是汤圆,都是糯米制品,吃的时候不觉得,等一碗水下肚,便开始涨起来,撑胃得很。

  不过,在这食物紧缺的年代,关氏兄妹居然能拿出这么多食物,不禁让江家人刮目相看。江玉清更是直言:“我们是上海城镇户口,比我那些农村户口的同学吃得有保障些,可也是半干半稀。这两年,我很久没有吃得这么满足了。这么丰盛的八宝饭,我更是从来没有吃过。”

  江镜明也表示非常好奇:“姐夫,你朋友从哪给你弄来这么多食材呀?不说别的,这些干果和那白色条状的椰丝,我以前见都没有见过。”

  “他也是南方的亲友寄给他的,我们关系好,才互相交换一些。听说南边食材跟我们这区别很大,等我们过去后,我给你们寄一些,让你们尝尝南方风味。对了,这次你们回去,带点干海带回去吧。听说,海带含碘,可以防治大脖子病。而且,干海带很轻,泡开之后煮汤做菜都很适宜的。我这人家给了一大包,你们多拿点回去,留着慢慢吃。”

  “防治大脖子病?”涉及自己的专业领域,江家两口子也来了精神。

  “对啊,我朋友是海边的,海带紫菜什么的,他们从小吃到大。听说沿海的渔村,基本就没有得大脖子病的。”关博睿仔细回忆,重新组织了一番说辞,“据说,海带紫菜等海藻类食物里面富含碘,而缺碘是各种甲状腺疾病的主要原因,大脖子病就是最明显的一种。这是我另外一位朋友,从西医那边听来的,应该没有错漏。”

  这位所谓的朋友,当然便是瘫坐在一旁作青蛙状的李文岚小朋友。

  文岚之前没有留意,近些日子跟着家里人时常外出,才发现这座城市里面很多人脖子部位肿大。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患病的,而且人数还不少。起初,文岚以为是肿瘤之类的疾病,后来跟着文雅去买盐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过来。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吃细盐,用粗盐腌制食物,而加碘盐还没有出现。

  而加碘盐,正是后世防治大脖子病的主要方法。

  碘,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主要从饮水、粮食、蔬菜和周围的环境中摄取。因为碘化合物大多溶解于水并随着水的流动而转移,环境中的碘受水的冲淋影响非常大。在山区、内陆地区经水冲刷比较多的土地含碘量比较低,所以生活在山区、内陆地区经水冲刷比较多的地方的人容易缺碘。我国内陆山区,发病率较高的粗脖子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水土中缺乏碘造成的。

  “一代粗(甲状腺肿),二代傻,三代断根芽”。从这首曾经流传在重病区的民谣可以窥见碘缺乏危害的严重性。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广泛、病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绝大部分省市、直辖市,除上海外,都不同程度地有着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部分地区还有克汀病流行。全国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约为4亿人,占亚洲病区人口的62.5%。云南省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3%以上。1991年病区总人口约2000万,地方性甲状腺病人21万,地方性克汀病人5220例。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一个地区存在特定环境致甲状腺肿因素(主要是碘缺乏),因此,使得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群中村庄一定比例的人发生甲状腺肿。当地学龄儿童甲状腺肿率大于5%以上,即甲状腺肿的存在已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胚胎期、婴幼儿期缺碘,将导致患者终身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幼年时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会患呆小症。

  而且,严重缺碘会对儿童体格发育造成障碍,即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并容易造成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等不良后果。而地方性甲状腺肿(即粗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是更为常见的碘缺乏病。

  碘在人体的含量很少,且不易积聚,因此需要经常补碘。对于缺碘地区的人来说,需要世世代代食用加碘盐。一旦停用,就会复发。一般来说,弥漫性甲状腺肿持续补充碘后6-12个月,甲状腺即可回缩至正常,少数需要耗时数年。

  加碘盐影响如此深远,文岚早已将其记入小本本上,等待合适的时机,想办法解决它。

  可惜,关博睿替她详细分析了一番,从盐业生产、加碘的工艺以及包装、保存等方面都不具条件。国内细盐产量尚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别提需要更高工艺的加碘盐。短时间内,想要用上加碘盐,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但,现在做不了的事情,以后总有机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