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1 / 2)





  文岚剥了满是须须的野薯,用小碗装着,又进了屋。

  关博萱尝了一小截,把碗推回给文岚。

  文岚把碗放在了关博睿的面前,把野薯塞进他嘴里,强势要求他也尝一口。

  殷祖荣不禁莞尔,想起那堆糟心事,又收敛了笑意:“我们赶过去的时候,黑子和骡子打得鼻青脸肿的,偏那黑子还嘴贱,不但不求饶,反倒说什么就是养不活孩子,要不,干脆把孩子送到你们家去养?这话给我气的呀,恨不得直接上去扇他两巴掌。黑子死皮赖脸的,他家堂客哭哭啼啼的没一句实话,骡子他们得理不饶人,我看酒坛子这回有点够呛。”

  “谭队长秉公办理,大家也说不出什么闲话。只是,看黑子那样子也不像是个能还得出钱的人,这事还有点磨。可谭队长他们又不能不管,乡里乡亲的,总不能真的见死不救。再说,集体的东西,总是要还的,这个可由不得黑子。”习惯了兵工厂简单明了的处事方式,面对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关博睿也是头疼不已。

  文岚小口小口地嚼着野薯,这薯口感绵实,长的时间比较长,风味独特。

  关博萱拿笔一通计算:“这上下一拉扯,他们村就算再多赶出500个普通手鞠球也不过是平了去年的收入而已。村里总不能为了他们一家子,就让其他人都过不了年吧。再说,就算有订单给他们,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出来。丑话说在前头,这要是不合格,我们可是不收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伍大姐给大家倒上白开水,“早年间,为了争浇地的水,江家和谭家打成世仇,两家百年不通婚。民国的时候,为了谭家的学校坚决不收江姓子弟,闹到不可开交,两家打官司打到省里头。现在,正值天旱,为了肚子,少不得谭家内部也要再打几场了。”

  “既然仓廪实就能够知礼节,那么我们就给大家加点仓、添点廪,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咽下嘴里最后一口野薯,文岚轻轻地插了一句。

  听了半天问题所在,按照后世的思维,文岚一直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

  “文岚!”关博萱和关博睿异口同声呵道。

  文岚拍了拍手上的碎屑,掏出手帕,抹了抹嘴角。

  作者有话要说:  纠结了一轮之后,还是决定删掉一部分情节,把它们合并到其他设定里面去。

  最近,脑袋里面被另一设定塞满了。

  写出的东西,太干,自己不喜欢。

  ☆、肉兔添粮

  “我可没有胡说。”

  文岚正襟危坐,看向屋里一脸惊愕的大人们:“妈妈,你们忘了二堂哥他们正在尝试的新农业试验啦?”

  “新农业?”关博萱思索了片刻后恍然大悟,“可是文辉他们的新品种才试验了不到两年,不管是养殖注意事项,还是水肥控制,都还不成熟。再说,今年的种植计划早就发下去了,现在临时变更,也来不及了。”

  关博睿看了文岚一眼,摇着头说:“萱妹,你这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别想太复杂,丫头这是嘴馋了,想吃兔肉。”

  文岚咧嘴笑着点了点头,不说话,把主动权交还给关博萱。

  “哦,原来是说肉兔呀,嗨,我还真的是一时没想起来。”关博萱一抬头就对上两双迷惑的眼睛,“我们厂附近很多荒地,前两年开始垦荒,后来陆续引进了很多外国的可以食用的动植物。为了给增加食物,我们先后小范围尝试养罗非鱼、红鱼、白鲳、白对虾、公干鱼等,后来发现还是更是适合养兔子。”

  “养兔子?我们山上的兔子倒是偶尔能够套到几个,可是小兔子脾性大,根本养不活。”此间土生土长的殷祖荣当然吃过兔子,可是本地没有养兔子的习惯,一时间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忽然说起了养兔子的事。

  其实,兔子从大类来说分外穴兔(家兔)和野兔。

  穴兔原产欧洲西班牙葡萄牙一带,据传因为中世纪的僧侣为了吃肉所以特意圈养驯化了穴兔。因为,在那个限令极其苛刻的年代,为了能够在复活节前的斋戒期间吃点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宣布:刚出生的兔子其实是鱼,各位僧侣可以放心食用。因而,当时的修道院里面大多都会养一些兔子,并大力推广穴兔养殖。后来,这些驯化后的家兔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国内,后世更是各种特别的兔肉菜成为四川的代表美食之一。

  而国内说的野兔,尤其是60年代人们在山上见到的兔子,大多数则属于野兔。相对而言,野兔耳朵更长,腿也更长,跑得非常快。野兔不需要挖洞,常年在野外奔驰,基本利用草丛、石块间隙或者裂缝之类的地方休息。因为它们好斗,胆子非常小,听觉敏锐,所以,在简单圈养的方式下非常难以养活。

  不过,随着家兔逃逸,野外也渐渐出现了很多野化了的家兔,给森林植被造成莫大的困扰。澳大利亚为了消灭泛滥的兔子,挽回本土崩塌的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动用了毒气。可惜,围追堵截都对这些兔子无效,直到生物学家从南美洲引进了针对欧洲兔有致命效果的粘液瘤病毒,澳大利亚才把泛滥的兔子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之内。

  关博萱自然知道他们对于养兔子没有什么概念,便简单介绍了新安食品厂的养兔计划,然后说:“兔子,我们主要养了两种,一种是为了取兔皮和兔毛,一种是为了吃兔肉。我们也是从欧洲引进了良种肉兔后,才发现兔肉真的是见效很快的食物来源。我们厂那边也是荒地多,适合种植苜蓿,适合拿来养兔子。这一年多下来,厂里的兔子不仅能够满足广大职工家属的需要,还能提供给供销社和我们在穗市开设的安兰百货店做销售。自从多了兔肉,现在厂里的工人吃的米饭都少了,节约了不少粮食。”

  “要说吃兔子,我们这入冬之后也能套到几只。可是兔子又腥又骚,偏又没有什么香味,老人孩子都很难嚼得动,一个不小心整盘菜都毁了,城里那些人真的喜欢吗?”掌厨的伍大姐,联想起骨头多口感差的野兔肉,很难相信大家愿意掏钱买肉的时候不买猪肉该买兔肉。

  兔肉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它本身香味不足,肉质比较柴,没有特别好的口感。而且,山上的野兔耳聪目明,除非入冬变冷草木凋零,否则很难逮到野兔。所以,在老一辈的心目中,兔子肉只能作为野味尝尝鲜,不足以与鸡鸭肉肉相提并论,更不用说猪肉那类的大荤菜了。

  因为兔肉味淡这个特质,兔肉一直没有进入广大菜市场的机会。一直到79年后,为了出口兔毛政府大量鼓励养殖兔子致富,不想却遇到82年国际兔毛出口价降低,国内兔毛大量堆积。政府开始鼓励兔肉制品生产,四川人开始发明各种兔肉新吃法。寡淡的兔肉,和川菜的烹饪手法简直绝配。川菜惯用重油,惯用各种调料,包括大量的辣椒和香料。食物在川式爆炒下,和重油香料一起,激发了食材的最大香味。于是,原本滋味清淡的兔肉,经过川菜大师的调制,变成了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

  关博萱指着屋外的辣椒树:“我们现在的兔子基本上都是用辣椒炒制的,咸、香、鲜、辣,越嚼越香。我们厨房的裘大爷师从川菜大师,把兔子全部分解开来分别炒制,从头到脚,兔尽其用。兔脑壳,肉都藏在骨头的犄角旮旯里面,很多师傅下班之后买一两个兔头回去下酒。兔肉则拿来做成主菜,什么冷吃兔、香辣兔、手撕兔,各有各滋味,很多熟客都抢着买的。”

  关博萱在那解释店里卖的熟菜,文岚在一旁只咽口水。

  兔腿肌肉紧实有嚼劲,瘦肉多而脂肪少,一手拿着骨头把,一口咬下一条兔肉。香料与兔肉水乳交融,麻辣香味压进了兔肉的每一条缝隙里面,咸香深入每一块肌理。每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肉感,嫩、滑、鲜、辣,越嚼越想吃。

  文岚摸了摸嘴角:“舅舅,一会儿我们回去的时候,先去穗市打包几个兔腿。嗯,对了,您顺便帮忙给钟厂子捎几个兔头。上次,我带给文辉哥的时候,刚巧碰上到钟厂长过来,他尝了一口后说现在厨房那些辣菜跟裘大爷做的可差远了。明明香料比例都是裘大爷配好再带回去的,可是,不同的人、炒菜的火候控制不一样,最后出来的口感就是差很多。为了免得钟厂长总念叨,这次给他也带些吧。”

  殷祖荣吧了两口烟,有点迟疑不定:“兔子这东西贱,一年能生两趟,给点蔬菜红薯就能活。山上的野兔以前经常过来偷东西吃,尤其是山上的红薯地、菜地经常被啃得乱七八糟的。可问题是今年缺水,要是旱起来,人都没有口吃的了,那能顾得了兔子呀。要不,我们再缓缓?”

  “现在的良种家兔可不一样,一般一只母兔怀孕一个月左右就能生小兔,小兔子半年后又能生小兔子,一年基本上能生六胎。一个母兔一年可以生30到40只兔子,就算生三四年就淘汰,重新更换新的种兔,这样算下来也能生100只左右的小兔子。兔子吃的不多,山上应有尽有,其实养兔子当菜还是很划算的。”文岚知道他们对现代化养殖根本没有一点概念,连忙普及一下基本知识。

  “一年能够生30只小兔子?那到真的不错。”伍大姐略一盘算,就知道这挺划得来的。

  殷祖荣还惦记着今年是旱年的事:“可是兔子越多,需要吃的东西就越多,我们就怕供不起。人饿起来,连树皮都吃,就更别说什么红薯菜叶了。”

  “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还真不成问题。”关博萱在纸上大致列了一下基本开支,“我们厂里面用的是建大型养殖场的方式,咱们村里完全可以分开养殖,只需要用竹子和木头搭建一个小型的兔笼,在笼底铺设站板,放上滚珠水壶、食盆和磨牙棒,做好卫生工作就可以了。至于吃的方面,我们厂里面现在饲养量越来越大,采取的是饲料搭配苜蓿草和其他食物,冬天则搭配干草。村里的话,也可以这么做,酒糟、豆腐渣、车前草、花生秧、干稻草、桑树叶、松针等都可以用来喂兔子。对哦,我们厂里面鸡粪晒干消毒后,也可以混着饲料喂兔子。具体的操作,得让厂里的技术员详细讲解才知道。如果你们真的愿意的话,到时候先派人过去学习一个月,先掌握基本的养殖技巧。到时候,你们挑两个年轻一点的细心一点人过去,最好是读过几年书的那种。”

  隔行如隔山,殷祖荣和伍大姐他们听了连连点头。

  既然有这么多的植物都可以作为兔子的食物,又专业的技术员可以作为指导,大家自然放心。

  当下,殷祖荣直接拍板落定:“一会儿老谭他们过来,我们再详细聊。如果他们有所顾虑,老伍,我们就自己先养起来。”

  伍大姐还没有说话,关博睿先行反对:“殷大哥,你可不能因为嫂子能干,你就尽给她揽事呀。这学校虽说你是校长,可这抓学习抓纪律甚至管孩子们吃喝拉撒睡的,可都是嫂子。至于大哥你啊,干脆挪挪地方,去宝安帮忙。就像我们在路上讨论的那样,只有像纺织、食品加工那些现代化工业生产建立起来,没有工作的人少了,社会安定了,国家才会越来越富强。其实,你看这农业一样,在我们兵工厂那边新建的食品厂、加工厂和食用菌公司,一个工人平均下来每年才出产远胜于两个按照老方法种田的农民。我们国家土地就这么多,要养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提供生产技术,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殷祖荣刚想说什么,关博睿却根本没给他留说话的空档:“现在,托老一辈人留下的关系,在宝安,我们设备有了,厂房也有了,就是没有合适的带头人,这摊子就永远做不大。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大哥你当兵打仗那边多年,自然比我们更明白这个道理。外面那么多的事情在等着,大哥你既然有这个本事,就应站出来挑起这个头,而不是把你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养好一笼兔子上面。”

  “管军需我倒是一把好手,可我没有做过你说的那些企业管理。”殷祖荣依旧面露难色,“再说,我妈已经70多了,辛辛苦苦拉扯我们兄妹7个长大,没想到却没熬过兵荒马乱,现在就只剩下我们仨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有能再陪我母亲几年?”

  “我呸,现在的好日子,我还没有活够呢,你这个不孝子,自己不敢出去闯,也不要拿我当借口!”老太太忽然从厨房里冒出半个脑袋,唬了大伙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