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七章 伏笔

第二十七章 伏笔

自从霍去病大军驻扎长安近郊后,已经过去了三天时间。而这其中间右内史义纵也是每天都会来上一趟,有时甚至一天来好几趟,不过其他朝中官员却无一人出现。而霍去病则是在大军驻扎的 第 027 章 的军中势力,军中势力最大的无疑就是卫霍外戚。

“兄长,这义纵已经露出了一些依附的意思。不知兄长是什么意思?”义纵走后霍光便将与义纵交谈的详情如实告诉了霍去病。说实话对于这些权利斗争和势力纠葛,霍光完全没有处理的经验,如果让霍光来决定他还真不知道该不该接纳义纵,以他现在的见识和眼光也难以分辨出接纳义纵与拒绝义纵的得失。

“依你看义纵这么做是为什么?”霍去病没有直接回答霍光,而是反问起了霍光。

“小弟愚见,义纵也不是愚蠢之人,相反此人心思缜密,他肯定也是知道自己这些年得罪了太多了,终有一日难以善终,于是急切的想要寻找一个能庇护他的势力。朝中其他官员与他已有间隙恐怕不会接纳他,。而单纯依靠陛下,则完全是将安慰系于个人喜好上,万一哪一日陛下不再重用他,就需要一些能在陛下面前为他说上话的人。而兄长就是义纵想要找的人。至于其中得失,小弟现在还看不出来!”霍光将自己能想到的都说了出来,也确实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以他现在的地位确实还看不出其中的得失。首先得到掌握京畿重地的右内史投靠,这无疑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但同样的接纳义纵就等于将那些与义纵为敌的敌人也变成自己的敌人,这也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其中利弊还真不是霍光现在能判断的。

“你想到了一半,还有一半却没有想到。不过这已经难能可贵了。”随着霍光的表现,不知不觉间霍去病对他的要求也越高,不过一想到霍光如今才刚满十四岁,这已经很不错了!

“还请兄长明示!”霍光性格上的优点再一次显现出来,就是不骄不躁,为人谦虚。

“义纵此人野心不小,你说的那些只是义纵一石二鸟中的一鸟,这还有一鸟便是直指‘含丙殿’。”霍去病同样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论年纪霍去病也不过才二十多岁。有时候霍光都在怀疑,这霍去病也太过妖孽了,完全盖过了自己这个穿越者。

霍去病手指指向长安方向,霍光知道他指的地方应该就是太**,而刚才霍光口中的含丙殿其实就是太子起居的地方。因为西汉还没有东宫指代太子的说法,这个时期太子居住的地方直接就叫太**。由含丙殿、甲观、画堂组成。

霍光此刻也反应了过来,这霍去病所代表的卫霍外戚,同时也是太子最坚定和有力的支持者。义纵同时还想通过这层关系得到太子的赏识,如果同时得到皇帝和太子的赏识,这样的人想不发达都难。

“至于得失就更简单了。你觉得我与舅父现在朝中地位如何?”霍去病见霍光已经明白了,便又抛出了又一个问题。

“兄长与舅父在朝中自然无人能及,特别兄长这次携漠北之战大胜之势还朝,注定在朝中无人可比。”霍光到不用怎么思索这个问题,这些都是明摆着的。

“对啊,既然已经如此了,又何必为一个人再去树立一批不必要的敌人呢?我想陛下也不希望看到朝中大臣势力太过庞大吧?”霍去病终于点破最后一点关键,此言一出霍光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此时霍光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眼界还是太狭窄了,右内史在一般人眼中确实位高权重,可是到了霍去病如今的地位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而且霍光明白霍去病最后那句话才是重点。卫霍外戚能有今日,其实也离不开汉武帝,可有说一切都是汉武帝给的,要想保持住如今的权势,就不得不时刻考虑汉武帝的感受。

对于一个强势的皇帝来说,能给你一切,同样的也能收回一切。这一刻霍光也终于找到了自己以后在汉武帝面前应该如何自处,其实也正是这一点才让他最终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走到了人臣的极致。

“小弟明白了!”霍光了然的答道,他不仅明白了这件事中的玄机,也明白了以后该如何去做。

“嗯,你的身份特殊,在别人眼里其实你就代表着为兄。像义纵这样的人,以后不要走得太近,却也不要去刻意交恶。孟子不有句话说‘左右逢源’吗?此言虽有贬义,却也不失为为臣之道。”

“呵呵,兄长说的是。我看兄长也不是只知道行军作战嘛,这朝中百官又有几人知道兄长其实学问极深!”霍光也调侃着说道,不过也不完全是调侃。霍去病连孟子的话都知道,怎么也不是这个时代那种只知道行军打仗的莽夫。而朝中百官恐怕都被霍去病的表象所迷惑,没人知道真实的霍去病其实足智多谋,甚至连他留给后世的形象都只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

“你这小子……”霍去病一时也不知道说霍光什么好,不过看着霍光的表现和成长,他的心中却是满意至极。

“对了兄长,前日陛下召你入宫,肯定有说明日封赏之事吧?不知道陛下这次又给了兄长什么样的封赏?”霍光对明日的事情也很好奇,忍不住的想要通过霍去病提前知道。

“陛下恢复了一个官职,取夏之‘大司马’之名,为武官之首,执掌天下兵马。明日我与舅父将同受大司马一职。”霍去病没什么隐瞒,简单的一句话却是道出了明日汉武帝封赏的重头戏。

“大司马……陛下这是在为建立内朝埋下伏笔啊。”霍光一听大司马三个字,立刻明白了汉武帝是在为建立内朝做最后准备了。因为原本执掌天下兵马的最高官员是太尉,而太尉在汉初就是三公之一,三公便是外朝领袖。汉武帝置大司马虽然只是加冠,可这已经很明显是在剥夺太尉的权利。

结果原本一场看似浓重的封赏大殿,其实不过成了汉武帝完成改革的一个重要伏笔。至于是不是封侯,恐怕汉武帝都不是真的关系,因为大汉侯爵成百上千,多几个汉武帝并不关心,而一个大司马却可以让他完成组建内朝的最重要一步,而后彻底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这才是汉武帝真正的算计!

霍光也再一次体会到,朝堂之上处处算计,下至升斗小吏,再到义纵这样的两千石高官,最后甚至连汉武帝也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