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章 见陈慧纪(1 / 2)

第六章 见陈慧纪

公元587年10月下旬,就在陈叔慎准备离开武陵郡,回湘州主持剿匪贼事宜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邀请和消息传来。

荆州刺史陈慧纪在巴州邀请武州刺史刘如文、湘州刺史陈叔慎、巴州刺史毕宝、高州刺史、郢州刺史荀法尚相聚共商大事。

陈慧纪,荆州刺史,陈朝宗室,参加过多次大战,有勇有谋,这看来,恐怕出大事了。

陈叔慎想了想,不管怎么样,既然身在武州,距离不远,那么一定要去参加,最起码露个脸,表现一下。

另一方面,湘州剿匪事宜也必须马上开始。赤衣贼力量强大,训练有素,先不处理,于是让虞世基带着陈叔慎的书信和令牌回去湘州,先行歼灭黑山盗。

第三日,陈叔慎和交待完武州政务的刘如文一同坐船前往巴州。

巴州虽小,却是整个陈朝长江中上游防线的最重要点,因为这里屯积着沿线所需的军备物资和两万多兵马。

整个巴州的防线都进入了半战备状态,旌旗涌动。

巴州军营,以陈慧纪为首,岳阳王第二的顺序开始商讨事宜。

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隋朝决定年底功伐陈朝,并发布了“陈朝皇帝陈叔宝的三十道罪行”,印刷制作发往陈朝境内。

当在抵达巴州前,半路得到相关消息的陈叔慎是一脸懵逼,隋朝灭陈不是在明年年尾吗?好像还进行了一个欺骗,其实是十二月进攻,却是在九月份开始多次佯攻,使得陈军松懈。

后来众多历史学家对比做过评论,这是无解的,这就好比别人拿着一把匕首现在你附近,你处于弱小的地位,只能处于防御状态,迟早会松懈,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当然,唯一的办法是派遣一个治军严谨的大将坐镇,就算如此,长此以往军心也会松懈。

陈慧纪已经四十多岁,两鬓斑白,眼神露出一股疲态,这不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操劳。

陈叔慎看着主持会议的陈慧纪叹了一口气,观其一生,自陈朝太建北伐失败后,陈慧纪就犹如蜀汉时期的廖化,以一个二流武将的能力支撑着陈朝部分防线。

想着想着,环视一周,武州刺史历史上没有大名,不认识。巴州刺史只知道最后投降了,估计能力也一般般,只有郢州刺史荀法尚有点名气,在史书里较有名气,一个准二流武将。

真不怪他们,一群二流武将加上后来的一流武将周罗睺,凭借着地势防御勉强抵御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就很不错了。

整个会议过程,陈叔慎发言比较少,表态支持陈慧纪的工作。

老实说,陈叔慎真没打算收服这里的哪一个,一是他们都算位高权重了,自己给不了更多,另外是他们都是陈朝的老人了,都是文帝、宣帝时期的人物,不好忽悠。

会议开了一天,总结就是,边疆州加强监控,多做准备,湘州等内州多多给予物资和人员上的支持。

会议一结束,陈叔慎马上向巴州刺史借了一条快船,顺着洞庭湖直下,官船无需各种检查,只花了两天就到达了湘州的长沙郡。

临走前,陈慧纪还表扬了年纪轻轻懂得为皇帝为国家分担忧愁,是宗室年轻一辈的翘楚,望继续努力,莫负皇恩!

..........

整个湘州进入了战斗状态,各个郡县靠着城墙,有着千百个兵,足以防御只有一两千人且没有攻城器械的黑山盗。

长沙郡守当即派了五百郡兵护送陈叔慎回临湘城。

他的回来,也解决了城内的矛盾,麦铁杖认为他应该作为总指挥,代表郡王战斗。

两个游击将军都认为这不符合规矩,应该他们做指挥,而郡王的府兵应该留在城内,保卫临湘城。

虞世南只是看了一眼,就转身回去处理州内公务去了,留下虞世基在一旁尴尬不已。

好在陈叔慎的回来,直接确定了最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