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二章 性命之忧(2 / 2)


词曲上的事情,问周邦彦没有毛病。

蔡京刚拿出那本《太平歌词》,周邦彦便已经汗流浃背,怕什么来什么,无他,只因其中收录曾经在皇帝面前卖弄过的《雁丘词》,他最怕被皇帝识破了。

周邦彦冷汗长流道:“据微臣考证,这是一种新的计谱方式,迥异于汉家的减字谱。”

道君皇帝边听群臣议论,边散漫的翻看《太平歌词》,正翻到那首《雁丘词》,将唱本一摔,龙颜大怒:“好你个周邦彦……”

天子之怒,血流千里。

周邦彦匍匐在地,还想说是鲍太平抄袭自己的,可皇帝震怒,还先平息皇帝的震怒,不要考虑与皇帝辩解:“陛下息怒,臣有罪。”

……

炭火铜锅正店,鲍太平焦急万分,料定自己今日难逃。

冲出重围求援的周桐回来复命,并未寻见周邦彦,周邦彦在皇宫内陪官家夜饮,周桐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大内重地,却让鲍太平另寻良策。

鲍太平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转。

暂时稳定局势的只有那个胡人官员,禁军和黑衣人忌惮其外交官身份,有他在不敢胡来。

可北地民风向来善饮,胡人官员也不例外,胡汉对歌数首,更是吃酒吃的畅快,此刻那个胡人官员,醉的如同一摊烂泥,哪还记得鲍太平挖坑留他看热闹,在髡发宿卫的搀扶下,叫嚷着要回馆驿休息,此刻已经走到门口。

一旦胡人官员离开,那些黑衣人有禁军庇护,一定会冲进来大开杀戒,满屋子不会留下一个活口。

周桐、王教头催促道:“小官人,快些想办法啊!”

周教头,王教头,两个教头加起来的岁数,快是鲍太平的十倍,俩老头都没有办法,让一个十四岁半的孩子想的出什么办法?

鲍太平认命了。扑通一声给两个老教头跪下,哀求道:“此番我无计可出,我的事与两个老教头无关,不要徒受连累,可惜跟随着的一帮弟兄,一会打将起来,请老教头周全我这帮兄弟的性命,救得一个算一个吧!”

周桐见这是临终遗言,拉起鲍太平诧异道:“那小官人怎么办?”

鲍太平悲戚道:“事件因我而起,与我这些兄弟无关,乃是家庭内部的矛盾的衍生,诸位都不要跟我收牵连!”

是的,这件事情真的与其他人无关,要致他于死地的,就是他的亲哥哥鲍大郎,先是为了争家产,后为了与鲍太平争利益,居然不惜重金,勾结禁军,为了弄死他,煞费苦心。

却将一双双节棍抽出了,舞了个棍花夹在腋下,慨然走向门口,道:“我与诸位抵挡一番,诸位得空便走,休要迁延。”

李四与张三为伍,每次斗殴都是先跑,此番却含着泪花,表现出十足的男儿气概。

他拎着一把切肉的刀,扯住鲍太平道:“鲍不平儿,四哥今日与你共同赴难。”

李四与别人一毛不拔,却肯与鲍太平共同赴难,鲍太平拍了拍李四的肩膀,赞道:“好兄弟!”所有的感动,都化作默许的共同赴难。

周桐烈士迟暮,英雄气短,也为眼前的场景索动容,却无计可出,喃喃自语道:“可惜了,一根忠肝义胆的好苗子。”

蓦地,大门扑通一声被撞开,是催命的判官前来索命,鲍太平绝对跟黑衣人走不过一个回合。

(注1:宋徽宗年间,黄河曾经三次河水变得清澈,认为是明君出世的祥瑞,可惜最终金军南下,北宋却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