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独爱昭昭第51节(1 / 2)





  在他们之间,本就除了男女之情,还有一些更为深刻的牢固的,又难以说清道明的情分存在。

  贺昭昭,是贺容予的某一部分。

  在经年累月的相处里,像滚雪球一般,发展成为一种更复杂的爱。

  他笑着:“改明儿我让人去外头传,中州王不好美人,好贺昭昭。”

  作者有话说:

  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女二是仁慧(雾)

  男二嘛,先来后到,就给小皇帝吧(?)

  沈羽是个可怜的工具人,主要是为了体现昭昭本身自带的微微微白切黑属性。

  第52章 (二更)

  这又是什么话……那天下倘若还有别的姓贺名昭昭的女子呢?他也一并好吗?

  昭昭胡搅蛮缠, 嗔嗔瞪他一眼。

  贺容予却握着她的手,神色正经地说:“我是说真的。告诉他们,告诉天下,贺昭昭要嫁给贺容予, 明媒正娶, 三媒六聘, 礼数周全。”

  他珍而重之地捧着她的一双手,抓在手心里,轻重力度正合适。昭昭敛了笑意,不再玩笑,也看着贺容予。

  好半晌, 她勾出一道露水芙蓉般的笑, 也正儿八经地答贺容予的话:“好。”

  好。她愿意嫁给他,愿意成为贺容予的妻子, 中州王妃,愿意与他携手并肩,夫妻一体, 同心齐力。

  她从没有不愿意的时候。

  中州王要迎娶贺三小姐,这消息一经传出,便轰动了整座上京城。上至权贵世家,下至平民百姓, 全在议论这事儿。

  有人不明就里,问他们二人既然是兄妹,怎可成婚。便有人答, 贺三小姐并非中州王的亲妹妹, 而是十几年前, 中州王在平定北州战乱时, 认养的一位妹妹。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于,贺三小姐的户籍,都是单独立的。

  那发问的人愣住许久,即便没有血缘关系,可总有亲情在,怎么能……如此这般行事呢?

  “那你意欲如何?中州王是谁?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说是娶贺三小姐,他就是把天下改姓贺,谁又能说什么呢?”后半句有些大逆不道,说话之人压低了声音。

  可话只要说出来,就定能被人听见。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

  赵承泽与亲信坐在竹帘后头,亲信是武功高手,专门护他安危,探听人说话不算什么大本事。亲信将话全数转述给赵承泽,又问:“侯爷可要使些手段,搅和搅和,让中州王不痛快。”

  镇南侯向来被中州王压一头,彼此之间你来我往,明里暗里的,少不得虚虚实实的刀子。亲信跟随镇南侯多年,自然知道他的脾性与目标。

  赵承泽却摆摆手,似笑非笑地,平静喝了口茶,道:“不必。你去挑一份大礼,到时送给中州王贺喜。”

  成婚好啊,成了婚,有了家室,便有了牵绊。贺容予这人实在厉害,没什么短处,可偏偏有个爱重的女人。

  越爱重越好。赵承泽呷了口茶水,似乎想起什么,笑了笑。

  倒是另一件事,比较让赵承泽在意。他观察过梁太后与天子的关系,可以说十分好,相依为命,天子也很听梁太后的话。而这位梁太后,似乎不谙深宫寂寞,隐隐有出墙的苗头。原本赵承泽就想些想法,派人若即若离地勾引了一番,可谁知道这梁太后竟然一点都不上钩。宫里又是贺容予的天下,赵承泽不便安插人手,只好作罢。但如今听闻梁太后病重被送去行宫休养,这倒是个好机会。

  赵承泽自然不可能相信所谓的忽然病重,其中定然发生了什么事。赵承泽猜测,兴许是梁太后不甘寂寞之事被贺容予察觉,贺容予这才将人送走。

  他还不知道,梁太后其实已经死了。

  赵承泽命人暗中跟随贺容予护送梁太后出宫的人,伺机窥探梁太后下落,意欲与她合作。可没想到,他派出去的人竟是一点消息也没探查到。

  这太不寻常。一个被送出宫休养的太后,无权无势,何必如此严防死守。

  赵承泽觉得这当中定有猫腻。“你着人去查查梁太后的事。”

  亲信应下。

  赵承泽喃喃自语:“我倒要看看,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

  市井街巷全在传这事儿,中州王府里伺候的人,也觉得惊讶。但惊讶是一时的,仔细想想,似乎也没什么可惊讶的。毕竟王爷待三小姐从来这般好,要什么给什么。

  唯有常叔,在知晓了事情之后,呆愣许久,不能接受。他劝贺容予:“王爷,三小姐毕竟是您看着长大的妹妹。你们怎么能如此呢?”

  贺容予说:“知根知底,多好。”

  常叔哑口无言,他知道贺容予决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更改,能看他成家也是好事,可是……这心里始终觉得不大对劲。

  “是,老奴也是看着三小姐长大的人,知道她的底细,绝不是坏人。可是王爷,您的身份尊贵,三小姐她能做好您的王妃吗?”常叔从前不考虑这些,如今思来想去,却只能找这借口。

  贺容予说:“我不需要她如何做好我的王妃,她不管怎么做,自然都是最好的。”

  常叔再说不出话来,叹着气走了。

  该热闹的事,一件也没落下。府里上下都在重新装点,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喜事。三小姐变王妃,倒也不用太过操劳,左右只是称呼变一变。

  昭昭看着府里的忙碌,整日里笑个不停。王府里没有长辈,贺容予请了些宫里的老嬷嬷回来,教昭昭成婚时的一些规矩。

  昭昭心中兴奋,没心思记那些规矩,只盼着能一跃到洞房花烛夜掀盖头,做贺容予的妻。更何况那些规矩们听了也没用,左右她与贺容予,就已经不合规矩这二字。她听得吊儿郎当,老嬷嬷们忌惮中州王权势,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做好自己的事。

  就这么,到了成婚那一日。

  十月初八,大吉,宜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