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嫁娶不须啼第14节(2 / 2)


  一瞧就知哪边儿是文官家的,哪边是武将家的。

  屋中已经摆着各色点心,阿宝方才坐下,燕草就立到她身后,先取出巾帕来打湿,侍候她擦手。

  见攒盒里甜的、酸的、肉馅的小点心都有,知道是备下配茶的,对卫家侍候的小丫环道:“我们姑娘爱喝滇茶。”

  不一会儿小丫鬟送上的茶盏,燕草手背一探,试了试温度,这才端给阿宝:“姑娘仔细。”

  跟着捡了几件能配茶的小点心,云腿酥、鸡油银芽卷、腐皮萝卜包,搁在小碟子上,端给阿宝吃。

  阿宝赞许地瞧了燕草一眼,她哪里是爱喝滇茶,她是爱吃肉馅的点心,吃滇茶正可配肉点心。

  这些天下来,阿宝也习惯了,她还当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吃着云腿酥呢,就见有两个女孩在悄悄打量她。

  有两个女孩悄声咬耳朵:“她也是那边的?”

  那边的,就是武将家的。

  人虽被请过来了,但又有些瞧不上武官。

  旧帝重文抑武,新帝崇武轻文,两边一向不偕。

  看阿宝衣裳的配色,身边丫鬟的进退,还有吃茶的讲究。

  另一个女孩说:“瞧着不像,倒没打扮得像正月十五的灯笼。”

  说着眼儿一瞥扫了扫卫大妞一身红衣,二人掩口轻笑。

  她们一笑,阿宝就知道了,只有卫大妞还傻乎乎的,听见人夸她这身红衣漂亮,她还抻开胳膊给她们瞧衣裳上的金丝团凤绣线。

  “是真金线绣的,我娘说这一件衣裳得用上好几两金丝呢。”

  卫夫人把那两个妾的屋子搜刮一空,翻出好些绸子料子头面,全抬进自己屋里。原来舍不得吃的花的用的,现在全舍得了。

  不住给自己给女儿,还给儿媳妇们裁新衣。她们不吃不穿不用,抠牙缝省下来的都落谁嘴里了?

  因不独卫老爷有妾,两个娶了妻的儿子,也都有美貌丫鬟侍候在侧。

  儿媳妇们从此跟婆母同仇敌忾,一起苦过来的,那情份怎么能一样。

  一时之间婆媳和睦,一家子女人的心眼都用来对付男人了。

  “我这镯子,二两重呢。”还嵌着红宝石,是卫万珍新得的,她可喜欢了。

  阿宝抿住嘴,她不喜欢别人笑她的伙伴,可这么多人,她又不能出言提醒。

  拿起云腿酥,嗷呜咬一口。

  这吃相,把那两个原还对她点头微笑的姑娘吓到了,别过目光。又凑在一起,大概是说“果然粗鄙。”

  小姑娘们玩在一处,夫人太太们隔着水在另一边设宴。

  既请了阿宝,卫夫人当然也请了陶英红,一见她来,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听说你们来了,我就想请,可想着家里肯定乱着要收拾,怎么样?”

  陶英红便把怎么到京城的,又怎么理宅子,还出城上香遇到裴家夫人的事儿说了说。

  卫夫人生得圆圆胖胖,女儿就随了她,也圆圆胖胖,母女俩是一大一小两只灯笼。

  她最想问的也是同一桩事:“阿宝也到年纪了,家里给她相看了没有?”

  “正看着呢,还没有合适的。”求亲的几个人家,林大有都瞧不上。

  陶英红悄悄说给卫夫人听:“前街赵家的跟他提过一嘴。”

  “吓!他也敢!”卫夫人也气,“原来他是哪家好的都想占。”赵家还跟卫家提过一嘴,说想娶大妞,“好个不要脸的东西。”

  骂完又愁:“你知道我那小三子,他眼光最高,都这个年纪了,他两个哥哥哪个不是早早成了亲,只有他拖到现在。”

  “拖到现在那也好,才能找个衬头的不是。”

  穆王府的旧人,跟着南伐只要活下来的,个个都提了官儿。

  “衬头?”卫夫人也不自夸,“我家三儿几斤几量,我当娘的还不知道?再说了,真好的,未必就瞧得上咱。”

  比如那几个文官夫人,人是请来了,略坐了一会儿就借口更衣,半天没回来,谁知道躲哪儿说小话。

  卫夫人还得打起精神来同她们交际,想到就絮烦得很,还是找个武将家的姑娘好,大家性子相投。

  互相不必装样子。

  座中这几个又都是老邻居,谁不知道底细?小三子还真难在这里头找媳妇。

  夫人们谈天,小姑娘们吃了会点心就玩起游戏。

  卫家点心酒水菜肴游戏都预备得齐全,打双陆,投壶,下棋,大家还能爬到假山石上放风筝。

  万珍很有主人样,处处都照顾周到,吩咐丫鬟们添茶添点心。

  这也是学她母亲,卫家办小孙子的周岁宴时,卫夫人就是这么待客的。

  眼见万珍陪那几个女孩玩得高兴,阿宝自己拎着只风筝,想爬到假山上去,从高处往下看。

  林家的园子没这么大,也没假山可爬。

  阿宝提溜着裙子,刚爬到一半,就听见两个人在说话:“真没意思,也不知为甚么请咱们来。”

  从石头孔中一看,是方才席上两个姑娘,正缩在绿荫里躲太阳。

  “吃的喝的倒还不差,就是……”一个对另一个笑,“我这衣裳上的金线好几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