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240)(1 / 2)





  萧子瑢立刻说道:新部门隶属工部,直属工部管辖,其实就相当于把大家派出去出差办事。

  就是为了绕过当地官员,不让当地官员体系插手。

  工部尚书一听松了口气,但他立刻又问道:若是行进不顺可如何是好?

  这些事情原本都该是当地官员负责,结果才上面派下来了直属人员,总有人会不开心,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万一给他们使绊子什么的也很麻烦。

  当然身为朝廷派出去的钦差,他们肯定有不理对方甚至反击的权力,现在工部尚书问的就是能够反击到什么程度。

  萧子瑢十分痛快说道:放心,会有晋陵卫和雪字营为大家保驾护航。

  反正那些官员原本就是魏人,好多都是鲜卑族,对于齐国朝堂上很多人来说,那些人都是仇人的后代。

  只不过好不容易打回了天下,为了天下太平,这些人没打算跟仇人喊打喊杀,大不了朝堂上见真章嘛,能杀人的从来都不只有刀。

  朝上的大佬在听了皇帝的话之后都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他们就知道皇帝肯定不会忍耐那些人的。

  一时之间,竟然有很多人希望那些人别太长眼睛,最好是冒犯到晋陵卫或者雪字营身上,那他们就能名正言顺的修理这些人。

  只不过,能够在元恪手下混出名堂,甚至平安渡过了乱世和疫情的官员也没有太多傻子。

  除了一些基层的县令会出头之外,那些郡守有一个算一个都夹着尾巴识相的很,比说不满,他们甚至还会好好配合朝廷派去专门做工程的人,生怕这些大爷过的不如意一个御状告上去,他们就歇菜了。

  若只是被革职还好,但这不是还没摸清楚这位皇帝的脾气,万一对方脾气不好直接给他们来个砍头怎么办?

  为了小命着想,受点委屈算什么?

  更何况这些工程队的到来算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不管百姓死活的,很多接受过儒家教育的官员也都心怀天下。

  他们本来就在发愁冬天怎么过,粮仓的粮食不够了,最主要是他们还不敢做主放粮。

  上面没有命令他们就私自放粮的话,很可能到时候就是一条罪状。

  可问题是老百姓真的要撑不住了啊,皇帝真的不打算管他们吗?

  幸好皇帝没让他们失望,在这中情况下,但凡有点良心的官员都不会非要找钦差的麻烦。

  各地工程进行得顺利也让朝中松了口气,大赦天下原本已经让老百姓喜出望外了,后来招工更是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可能,一时之间歌功颂德者众。

  萧子瑢甚至听说还有人特地为此写了歌颂他的诗文。

  可惜,萧子瑢在这方面仿佛不是萧家人一样,只要他认识的姓萧的都比较文艺,无论是文学还是其他艺术,总有擅长的一面。

  只有他偏偏擅长搞工程,一听诗文就脑袋大,在听到这些人研究用典那真是分分钟能够睡着。

  萧铉十分纳闷:这是随了谁啊?

  他大哥虽然被称为武帝,但人家当年也是文化人啊,怎么这孩子在这方面一点都不开窍?

  对此萧子瑢十分心虚,本来他就算是萧家人也是萧家不知道多少世的后代了。

  长安城的重建比起迁都意义更像是稳定北地而存在的一样。

  只是谁都没想到在萧子瑢规划中比晋陵更先进,比建康更大的一座城池竟然五年的时间就建设到能够投入使用的地步。

  第349章

  在萧子瑢的预估之中,长安城想要初具规模达到能够使用的地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

  对于重新翻修一座城市外加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来说时间已经算短的了。

  君不见历史上多少皇宫别苑的建设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换成大规模的建筑那真是二三十年都不是事儿。

  在工业科技不高的时代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二三十年放到一个人的身上或许就是从青年到暮年,但放到历史进程之中就是沧海一粟。

  萧子瑢原本也不着急,大家在知道一时半会也不能迁都之后也都不着急。

  唯一需要处理的就是原北魏都城洛阳的定位。

  萧子瑢直接将洛阳皇宫定为行宫的存在,也就是说他如果想要出去玩了或许会去那边住。

  至于翻修就不用了,元恪是个会享受的人,他的皇宫每年都要修葺,后来萧雪行占领了洛阳之后也一度在皇宫里住,嗯,这是萧子瑢特许的,所以那里保存的还挺好。

  北地开启建设模式的时候,朝中大佬一个个都很淡定,他们预估的时间更长,因为那座城池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他们预估的都是基于当时科技水平的建设进度,可谁都没想到五年的时间,科学发展的居然那么快。

  别说他们,萧子瑢都没想到。

  他知道桃源城的学宫和晋陵学宫两边一起培养人才将来是能够支撑起科技的发展的,但没想到这些学子长大成才之后带来的进步不是一点半点。

  后来他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科技树的技能点平均了。

  不像他之前折腾的时候是需要什么搞什么,全面发展之类的压根就没想过,一开始是因为眼界桎梏,后来就算发现了也没有那个心力。

  他一个人就算皓首穷经也做不到建立起全面的科学基础啊。

  但他没办法建立却能够输出大量的理论,他将这些理论交出去只需要那些学生验证成功,然后接下来就可以教给学宫里的学生作为教材。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对能源的运用,汽油柴油以及煤油的运用就不说了,这些能源还是属于比较高端的能源。

  所谓高端就是本国不生产只能依赖其他国家。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研究得都比较保守,怕大规模运用万一有一天跟波斯或者别的地方交恶对方卡住石油交易让他们陷入被动。

  而对比起来电能才是更加保险的,所以大家简直是卯足了劲儿去开发电能相关,相应的电站也自然是建起来了好几座。

  虽然五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电能覆盖整个齐国,一些路途不太平坦的地区到现在还是过着跟以前差不多的日子,但主要城市基本上都覆盖上了电网。

  更甚至还有人直接搞出了电车,哦,此电车非彼电车,就是那种在后世基本上看不到的电轨车,头顶上需要跟电线接触通能的那种。

  至于电动车,萧子瑢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哪怕到了后世电池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别说现在了。

  但是连电轨车都出来了,萧子瑢一度对这些人的科研能力叹为观止。

  相比较而言,他要不是有图书馆做外挂,只怕还真不适合做科研。

  因为第一座电站是从南方建立起来的,所以南边的电力行业一直比北边发达。

  毕竟有许多水资源可以利用,建立水电站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也不是不能调节,反正现在对电能的需求没有后世那么高,那么对发电量要求自然也不高。

  等到对发电量要求高的时候说不定发电站的技术又革新了呢。

  相对应的则是北边没那么容易,无论长江还是黄河都是建立水电站的好地方,尤其是三峡,萧子瑢已经馋了很久了。

  只不过他也只能馋下去,三峡大坝放到后世建造的都很艰难,更不要说现在。

  当然比起后世现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萧子瑢是皇帝,他一声令下让百姓搬家的话,百姓也只能搬家,连抱怨都不敢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