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意娘第44节(1 / 2)





  维摩一愣,忙道,“儿子今年已二十有三岁了。阿爹您……”

  天子抬手止住他——想当年他二十三岁时,虽不说身经百战,可不论于国还是于家,都已是能独当一面的武将。而维摩在天赋上未必不如他,可自幼长于温室,此刻竟还是一脸青涩,和个孩子也相去不远。哪里是李斛的对手。

  天子道,“传旨——朕调养期间,由太子监国。一应人事如旧。”又道,“……传顾淮入京,辅政。”

  维摩道,“江州刺史呢?”

  天子道,“……依旧由顾淮兼任。”又叮嘱维摩,道,“朕已将琉璃许配给顾六,你择日替他们定下。”

  维摩心想天子卧病,哪里是子女谈论婚嫁的时候?却还是应道,“儿子记下了。”

  片刻后,天子又问,“你弟弟呢?”

  维摩沉默片刻,才让到一旁,二郎忙上前跪到天子床边,天子试图抬手却不能,二郎忙抱住天子的手。

  天子细细的打量了他片刻,才叹道,“……好好的扶助你哥哥。”

  ☆、56|第五十三章

  天子单独留维摩说了一会儿话。

  二郎等在书房里,默然思索着建康的局势。

  就他看来,就算李斛真的打过来,建康也不至于到危急存亡的地步。

  ——羯人不过几万而已,历经十七八年之后,能聚集起来的能有一万?而且和江南汉人混居多年,武艺早已生疏。也许比寻常百姓好些,可和正规的官军相比,还是有所不敌。

  何况还要突破长江防线和石头城防。

  建康真正的危机其实不在于叛乱,而在于四面火起的时候,天子骤然倒下。

  万一人心因此动荡起来,四方战事再如北伐时那般来一次大溃退——那才是真的回天乏术。

  二郎心中也不由会闪过这么个念头,若维摩无法稳定局面,这对他而言也未必不是个机会……可也只是一闪念罢了。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不是争权夺势的时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今最要紧的是和维摩协力平定大局。也好令父亲安心养病。

  不多时,维摩便和顾景楼一道从殿里出来。

  二郎迎上前去,彼此见礼之后,维摩便对顾景楼道,“一切便都托付给凌云你了。”

  顾景楼道,“愿效犬马。”

  顾景楼告退离开。二郎心中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到底还是没忍住,道,“他难得来一趟,大哥不让三姐和他见一面吗?”

  维摩道,“我提了一句,他说眼下的局面危急,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又道,“我也觉着,要见面以后有得是机会,眼下要紧的还是尽快令顾公入京勤王。”

  二郎沉默了片刻,道,“阿兄想令他去江州传旨?”

  维摩道,“是,我已命他即刻南下了。”

  二郎忍了几忍——他这会儿若劝维摩将顾景楼留在建康,未免显得心胸狭隘。传出去只怕要令顾淮和顾景楼心生忌惮。可他还是不能不觉着,和维摩这般坦率诚恳的君子共事,实在让他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然而吐之又徒然凸显自己的小人之心。

  到底还是劝阻道,“城中正当用人的时候。难得他从汝南来,熟悉叛军的习性,阿兄何不留他在身旁咨询?去江州传旨这等小事,又不是非他不可。”

  维摩遥望着顾景楼的背影,淡然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面急诏传顾公入京,一面却将他的儿子强扣在建康,传出去四方诸侯会怎么想?”

  二郎的话便噎在了口中——维摩当真不是糊涂,只是事事都要占着好名声,让二郎实在难以和他走到一路去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维摩是太子。二郎此刻既然要辅佐他,自然就不该同他争占美名。

  维摩又问道,“凌云说李斛在城中有内应,此事你怎么看?”

  二郎便将嫌隙暂且抛开,道,“若大肆盘查起来,徒然扰乱人心。不如私下暗访,选可靠可信之人把守住要津,加强江上巡防。”又道,“内应能做的不过是接引叛军渡江,在城中制造混乱、趁乱开启城门一类……只要丹阳尹和城戍小心防范,想来内应也无机可趁。”

  他觉着这件事不值得大张旗鼓。

  维摩思索片刻,补充道,“——接引叛军渡江这一条是最要紧的。”

  二郎道,“臣也是这么想的。江戍兵力还是略嫌薄弱了些,还有上游要津尤其是采石渡,也得增派人手前去据守。”

  二郎正仔细思索着,却冷不丁听到维摩道,“王琦手中兵力确实单薄,不如另派他人戍守长江。”

  二郎想了想——王琦本是他担任丹阳尹时提拔起来的幕僚。北伐失利之后江上水贼兴起,他便调拨了三千人马给王琦,命他戍守采石渡,沿江巡逻。他是扬州刺史,除了建康水路之外的这一段江上防务,本来便该他来负责。

  然而既要和维摩齐心协力,这些事上他也必然要有所让步,故而二郎也只思索片刻,便道,“阿兄说的是。只是不知该调谁过来?”

  维摩便道,“云奇将军何缯,你看如何?”

  二郎点了点头——何缯戍守宛陵,距采石渡不到百里,距建康也才两百里水路。换戍到采石渡,只需三五日便可。

  维摩见他没有异议,便道,“那便即刻令王琦撤防回来吧。”

  二郎不由愣了一愣,道,“何缯的戍军未至,便已将王琦撤下,采石渡上岂不是没有防备了?”

  维摩道,“采石渡本来也有千余戍军,不过等三五日而已,不会有什么大碍。”

  二郎不由恼火起来,“万一李斛的叛军就抢在这三五日渡江呢?”

  维摩却反问道,“万一李斛的内应就在王琦军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