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第64节(2 / 2)


  陆裳点头,“我本来也不打算告诉其他人。不是怀疑她们会泄密,只是……就像殿下的文化输出和经济控制,这件事绝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办成的,是几十年上百年之功。”

  “阿喜,太过长久的目标,是会让人失去希望和动力的。所以,只要让她们知道眼下要做什么就够了。”

  阿喜在普通人中长大,对陆裳的说法更有深刻的体会。对于很多底层百姓而言,填饱肚子就是眼前最大的事,除此之外的一切,都距离他们太远了,懒得去想,想也没用。

  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仓廪实而知礼节,在连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时候,谁会在意那些大道理呢?

  她让自己暂时忽略这个,继续绞尽脑汁地思考办成这件事会遇到的难题。这并非因为她不看好这件事,想泼冷水,恰恰相反,是因为她觉得这件事一定要努力做成,所以才需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所有的问题考虑到。

  “不提人手和难度,就算我们真的编出了一本新的书,只怕天下人也不会承认吧?”她说。

  由女官填充的秘书省,根本不可能像它的前辈那样拥有足够的威信,让天下人都承认秘书省颁布的新书。世家垄断知识,连寒门都不给碰一下,何况是女人?

  “确实如此。”陆裳忍不住笑道,“不过,现在不一样了。”

  “怎么说?”

  “关于圣贤书的注解,没有十家也有八家,原本大家各有各的观点,谁都说服不了谁。可是近些年来,却只有其中的一两家大为兴盛,被世家所推崇,被天下人看重,其他的都近乎销声匿迹。”陆裳说,“阿喜可知,这是为什么?”

  “因为科举。”陆裳说,“大越立国之后,便开科取士,可是大家读的书都不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后来,高祖皇帝在翻阅过所有种类的注解之后,亲自指定了其中两种为考试所用。自那以后,就连世家内部,也不再强令子弟通读,而只研习这两种注解。至于民间……恐怕连其他的注解都买不到吧?”

  阿喜恍然大悟,“只要殿下把我们编的书定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陆裳点头,“世家内部,把这种得到朝廷支持的流派,称之为显学。科举要考,天下人纵然不喜,也不得不学。”

  阿喜激动得直接抓住了她的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两个年轻女孩手紧紧握在一起,在灯光下对视。烛火的光芒跳跃在她们的眼底,像是正在燃烧着的野心,在某个瞬间,她们不约而同地用微微发颤的声音说,“我们可以创造一门属于自己的显学。”

  不是正统?那就让它成为正统!

  这是贺星回给她们的底气。

  ……

  两个女孩熬了一夜,第二天兴冲冲地将她们终于写完的规章制度送到了贺星回面前。

  贺星回一看就笑了,望着两人通红的眼睛,“掌管天下图书,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度不小。你们打算从什么地方入手?”

  就像她们想的那样,贺星回根本没有做任何深入解读,好像这真的只是一件小事。

  “秘书省会以朝廷的名义建立藏书馆,并张贴布告,征求天下图书,充实其中。”陆裳道,“不求原本,抄本和刻印本亦可。捐一本书,就可以借阅馆中别一本书。我想,应该会有人愿意的。”

  即便是像陆氏这样的大世家,也不可能藏尽天下图书,终究会有缺少的。这个藏书馆若是能够帮助他们互通有无,纵然一部分人心有疑虑,但总有人会愿意试一试。

  “至少许多寒门士子会来看看。”阿喜补充。

  寒门士子家底太薄,藏书不丰,本来也是四处求借书籍来看,借藏书馆的还方便一些,至少不用搭上人情,也不会提令人为难的要求。

  “不错。”贺星回点头,“那就写一份折子上来吧,到时候拿给其他人看看。”

  陆裳和阿喜连忙答应了,忍不住对视一眼,既激动又紧张。

  这是她们商量了半夜,才想出来的切入点。只是藏书,不做其他的,就能尽量降低世家和朝臣们的警惕。反正就算要编书,也需要十分丰富的藏书作为底本,花上几年的时间搜集图书,都是值得的。

  但究竟是否能够瞒过那些老臣们的利眼,她们自己也拿不准。

  两人又花了一天时间,写好折子递上去,这才交了班回家。

  阿喜到了家里,却发现严酩也在这里,正在跟高渐行等人讨论朝廷与草原贸易互市的事。

  严酩早就有心让家里到京城来发展,尤其是被陆氏胁迫之后,就更是铁了心。只不过家里还没想好经营什么,于是也不敢贸然行动。所以严酩一听说互市的事,就赶着来找人了解具体的情况。

  见她回来,严酩便问,“高秘书,你在御前,消息应当是最灵通的,这互市的资格,朝中可有什么说法?”

  这个阿喜还真知道,“朝中对互市一片看好,要争这资格的人恐怕也多。听说除了去年给西北捐过粮的商人之外,余者都需要入京接受户部的考核,通过了才颁发凭证。”

  这互市和其他贸易不一样,税是直接交到国库的,由西北军统一收取,其中一部分用于军费,剩下的才运回国库。考虑到路途遥远,光是路上的损耗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所以对于参与的商人有很高的资质要求,要考核其手中的资产,名下的店铺和工坊,以及商队规模等等。

  严酩一听这些考核标准,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如此一来,岂不是只有那些大商人才有机会了?”

  旋即又拍着大腿庆幸,“幸而打仗的时候,我家也捐了一点粮食。”

  他们家在泽州有名有姓,放到整个大越来看就算不得什么了,真去考核,未必能通过。

  “我倒觉得,也不是没有办法。”阿喜说,“朝廷之所以要考察,主要是怕路途遥远、损耗太多,小商人承担不起。若是有人出头,将小商人们都拉拢到一起,形成联盟,自然就有足够的规模了。”

  “对啊!”严酩一拍巴掌,“还是你的脑子好用,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阿喜笑道,“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一时没有这样的概念,但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想必很快就会有人想到了。”

  “那你觉得,我家已经有了凭证,还需拉人入伙吗?”严酩很认真地请教。

  阿喜好笑地说,“我可不懂生意上的事,不敢胡乱给你出主意,严兄还是跟家里人商议吧。”

  严酩问出这个问题,心里其实就已经有了倾向,只是想寻求更多的认同,听阿喜这么说,他讪讪一笑,知道对方不会再透露什么,便道,“你说得对,我这就回去给家里写信。”

  ……

  同一时间,北地世家的家主们,也正聚在卫家,商议这互市的事。

  对于这个互市,他们是有点意见的。

  这不就是当年他们的生意吗?结果贺星回说是走私,给他们查封了,损失不知凡几。如今一仗打完,好么,朝廷又要开互市了,这跟抢了他们的生意自己干有什么区别?

  虽说现在一切都是公开的,他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可是之前的损失没法补回来,也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大赚特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