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1 / 2)





  李爱国周桂花赵卫红也赞同的点头。

  李老头摇摇头,“我活了大半辈子了,没啥本事,但有一点记得清,枪打出头鸟,不上不下挺好。抓紧时间找块儿好点的地,别被别人抢了先。”

  他又咂摸了两口烟,呛得身边坐着的李四妮咳嗽了几声,李梅梅立马噔噔噔跑到她爹娘的房间,提了一个半旧的热水壶出来,她小小的身子提壶还有些费劲,赵卫红看见了,连忙接了过来,“还是咱们小妮儿最贴心。”

  赵卫红倒了水,李梅梅把其中一碗推到李老头面前,细声细气,“爷,你多喝点水,少抽点烟,广播里头说了,抽烟对身体不好。”

  李老头咧嘴笑,爱惜的摸了摸烟袋,跟了他半辈子的老伙计了,早就丢不下了,不过小孙女小大人的样子逗笑了他,连忙道,“爷不抽了。”

  家庭会议开到月上柳梢头,一家人好像都兴奋的睡不着觉,连大妮几个,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第二天一早,都没让李婆子催,李爱国和周桂花就起床了,看来昨天的家庭会议开的很成功,连家里最懒的两个也动员起来了。

  李梅梅明白,这是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她不再去想那些可能发生的事了,按照她的小老百姓思想,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着呢,李家人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村人,不去沾染不该沾的东西,谁也陷害不到他们身上。

  好在她知晓未来,起码大方向不会走差,何况这十年一过,新中国将迎来最好的时代,多少大佬有钱人就发家在七八十年代,没准她也能做个富一代呢。

  李梅梅这样想。

  昨天晚上挑好的种蛋,李婆子一早就放到了窝里,大花这只老母鸡的天性使然,立马就卧到了鸡蛋上缩成一团。

  “保国她娘,在家不?”高亢的女声远远就响起了。

  “在呢,咋啦?”

  “给我换几个鸡蛋行不。”赵建军他娘小跑着进了屋。

  一进门就自己在水缸里舀了瓢凉水咕嘟咕嘟喝了,“可累死我了。”

  她是小脚,跑着过来可不是累的慌吗。

  “保国娘,给我换几个种蛋成不?”

  李婆子爽快道,“成,怎么不成,一个换一个,我也不占你便宜。”

  赵建军作为大队长,这么多年对村里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娘作为队长老娘,也从来不仗着自己有个好儿子干活偷闲,赵家人在红旗村的口碑高的很。

  赵老娘嘿嘿一笑,从裤兜里掏出几张毛票来,“我不拿鸡蛋和你换,娟儿有了,明天我让诚子提着去公社看看她去,就当我是问你买的。”

  李婆子也不做假,麻利收了钱,从厨房里抱出一个装鸡蛋的洋瓷盆,放到赵老娘面前,随她挑选。

  做完了一门生意,李婆子喜滋滋的把毛票贴身藏好,“老姐姐,别人要问起来,你就说是在我这里换的,千万别说买的。”

  等赵老娘走了,李梅梅放下喂鸡的食盆,跑进她奶的屋,眼珠子咕噜噜转了一圈,鬼精鬼精的。

  “奶,咱们割点肉包饺子吃吧!”

  李婆子从炕上跳下来,居高临下的剜了李梅梅一眼,“嘴馋的要死,吃饺子要肉要面,我从哪给你弄这些东西。知不知道现在好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了,能有个糊糊吃不错了,还想吃饺子,想的美。”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再不想的美点,以后可咋过呀!

  李梅梅笑嘻嘻的跟在她奶后面,她脸皮厚,“奶奶奶,我刚都看到赵奶奶给你钱啦,我爹要去农具厂当工人,这多好的事啊,奶你可是最大方的老太太,我最喜欢你了,你看我长的又瘦又小就是肉吃的太少,你给我多吃点肉,我长大一定是咱李家最好看的。”

  李保国新鲜出炉的师傅老耿给自己徒弟找了个农具厂的工作。

  李婆子笑弯了眼,“你小人家的,谁教你说的这些话?”

  “我聪明嘛,不用教就会了。”李梅梅骄傲的挺了挺小胸脯。

  李婆子伸出两根手指,在孙女白白嫩嫩的脸上掐了掐,还别说,他们李家人所有的优点都长到小妮儿脸上了,十里八乡再找不出来比她还灵秀的娃儿。

  “不是奶骗小孩儿,公社的肉供应的紧着哩,现在有票都买不到了。”

  畜牧站的猪好些都拉到省城了,这是翠花女婿来送鸡的时候说的。

  正好李老头从外头进来,随口道,“队上分的那两斤肉不是还剩下不少,多切两个白菜,少放点肉不就行了,到时候我把老耿叫上,咱们也正儿八经吃一顿饭,以后吃了大食堂,这机会可就少了。”

  听老头子这么说,李婆子也觉得有道理,一拍大腿,“你说的也有理,”又颇为遗憾的补充道,“就是这腊肉包饺子没有新鲜猪肉好吃,到时候我再剁半只鸡,炒两个下酒菜,就当提前过年了。”今年的年估计要在大食堂过了,大食堂能吃饱不假,但是今年这光景,要想吃的多好,想的美!

  作者有话要说:  有关《农业十二条》的政策是我上网查的,中央确实公布过这样的措施,但当时的情况下,应该很快就流产了,六十年代中期,形式已经越来越严峻,据说走的资本家在那时就开始居家迁往国外,六六年,以某事件的开始为标志,中国近代史上混乱的十年开始,这也是中国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走过最为曲折的路。

  愿祖国永远强大。

  第8章 和老张家干仗

  大食堂的东西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修缮修缮,打扫打扫卫生,把桌椅板凳归置整齐立马就能投入使用,做饭的师傅还是以前的那几人,赵建军为了照顾贫农,大食堂做饭洗菜的妇女都是村里比较困难的人家,他二婶也在里面。

  他二婶是打仗时从si逃过来的,被赵建军爷爷以二十斤豆子的价格买下,给赵家做了次子媳妇。

  赵建军的二叔身体不好,村里没人愿意把闺女嫁给她,花二十斤豆子买来的媳妇还算能干,把一家人的生活操持了起来,还给他二叔生了一儿一女,不过这女人也是个苦命的,男人年纪轻轻就去了,她拉扯大一双儿女,守寡到现在。

  因为拾掇大食堂的活儿不算重,队里就安排几个知青去做这事,给他们记满工分,也算是对知青的特别照顾了。

  这两批来的知青都是高中生,看着就和村里的人不一样,村里人也说不上哪里不一样,总之看着就不像地里刨食的人,平时重活累活干不了多少就喊累,赵建军对这帮人头疼的很。

  胡爱红拿着抹布,擦拭着布满灰尘的桌椅,她神色淡淡,没有什么表情,身上的衣服也不合身,就像一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

  “胡爱红同志,我来帮你吧!”一个长相不错小平头殷勤的凑上来。

  没等到他走到面前,胡爱红就闪了闪身,避开小平头伸来的手,“李中华同志,这是我的任务,我可以自己完成,你还是去帮助其他的女同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