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章神秘





  皇后也不恼,面色素淡的看着她。

  “非也,只是佛曰:不可说。”萧夕看了看她身后的秋茗神秘的道。

  皇后微微偏头,吩咐,“秋茗,你先出去。”

  秋茗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也不敢拂皇后的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退了出去。

  “现在可以说了吗?”皇后锐利的双眼直直的看着她,像是在说,若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定然让她好看。

  萧夕走近她,轻而又轻的在她耳边说着,慢慢的皇后的眉头舒展了不少。

  秋雨沥沥,已然下了一个时辰了,萧夕坐在听雨阁里,也学起了文人雅士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只是心境不同,她坐在这里,只是为了等他君墨黎。

  雨一会儿就停了,再抬眼,君墨黎也缓缓向她这里走来。

  “娘娘,皇上来了。”铃铛轻声道。

  见到君墨黎缓缓向她走来,萧夕起身一礼。

  君墨黎微微抬手,示意她起身,“怎么在这里做什么?”

  萧夕淡淡一笑,“枯荷听雨。只是这雨听完了,臣妾的确该走了。”

  听到“枯荷听雨”四个字,君墨黎的心情似乎即刻大好起来,目光也在满池的枯荷上扫了扫,见到里面似乎还有几尾金鱼,正欢快的游着,不由得露出了羡慕的目光,感叹道:“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若能活的如此,便也无憾了。”

  萧夕嘴角微微一抽,诚然皇上不是要跟她探讨子非鱼之说。

  就在她不知如何开口,那鱼儿就像听懂了他们说话一般,欢快的身形竟是狠狠一顿,掉头钻进了荷叶之下。

  两人惊讶不已,对望了一眼,听君墨黎又开了腔:“走,跟过去瞧瞧。”

  萧夕微怔,他们的皇上亦可怜,这可能是他见到过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吧。

  不作多想,亦步亦趋跟着他,顺着回廊一路向前,就在两人匆匆跑路的时候,忽的君墨黎身形一顿,像足了刚刚的那条鱼。

  萧夕忍住不轻轻一笑,可当她越过君墨黎的高大身影向前看时,却意外的看到了一幅美男醉酒图,而那醉酒的赫然就是眼下是非一身的六皇子萧永临。

  君墨黎看到自己的儿子,心中还是略略认可的儿子,竟然在这里大醉不省人事,那种心情又是怎样的一个恨铁不成钢。

  就在这盛怒之下,眼风一扫,却见那不孝子广袖之下竟然还龙飞凤舞的写着什么,心中微微一转,压下适才的火气道:“去,拿过来看看,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萧夕向后觑了觑,应是刚才走的太快,后面竟然空空如也,现下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萧夕不得不玉步轻移走向萧永临,小心翼翼的抽出被他压在身下的杰作。

  上面的字,她虽然认得的不多,但那句话她却耳熟能详,脸色微微白了一白,不知皇上看了要作何反应。

  缓缓将手上的宣纸递到了皇帝的手上,下一刻她就像看到了别人放炮仗一样,十分的想要堵上耳朵,但是理智又告诉她,要是你堵上耳朵,你将会被炮仗炸的粉身碎骨。

  “竖子!”怒吼在耳,自然也在萧永临的耳,只见那个身躯微微一抖,缓缓抬起头来。

  朦胧的小亭,亭子里站着两个人,那个盛怒的似乎是他的父皇。

  忽的一下酒醒了一半,连忙起身参拜:“儿臣参见父皇。”

  已是盛怒的皇帝却是一脚踢在了萧永临的右肩,让他直接一个趔趄仰了过去,这般酒已全醒,迅速的爬起,规规矩矩又跪了过去。

  萧夕微微闭眼,心中暗暗辩解,兄长不要怪青瑶,青瑶也没有办法。

  可是眼见父子大打出手,她知道自己也不能在那愣着不管,连忙忙给君墨黎顺气:“皇上息怒,小心身体。”

  扶着他坐到了一旁的石凳上,却见他仍是怒气不减:“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说着将手上的宣纸仍在地上。

  诚然萧永临醉了,捅了什么篓子他真不知道,就在这个档口,不由得用眼风去瞄,这一瞄,忽的身上猛地一个激灵。

  那纸上飘飘然写着几个大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儿臣酒后胡言,罪该万死,但请父皇息怒,保重龙体。”

  君墨黎连连摇头,最后叹了口气,沉声道:“你随朕来。”

  说完又瞄了一眼身后的萧夕,萧夕意会,福了福身,告退了。

  君墨黎两人一路到了御书房,萧永临心中打鼓,本以为父皇是要罚他,却没想到竟然把他带到了这里。

  君墨黎走到御案前,拿起两本奏疏丢到了他的身前,道:“有时间花在那些浓诗艳词上,不如多关心关心民政。”

  萧永临愣了愣,即刻又跪了下去,“儿臣不敢,儿臣自幼只爱诗书,无心于政事,请父皇明察。”

  君墨黎压了压心头怒火,道:“正是如此,朕才要你学这些,不管日后如何,你始终生于皇家,肩上有着自己的责任。”

  从前他的确是喜欢他这样无争的性子,可是自那天晚上起,他便不能了,就算他怎么无心,可是挡不住“热心人”的附庸,可是要在这争储的路上走下去,又谈何容易?

  虽然他不愿见到儿子相争,早早立下太子,可是他也不愿看到太子登位后,其他子嗣凋零殆尽,他想这也是天选的原因吧。

  萧永临微微点头,不管他如何不愿,也不能总拂父皇的意,何况他也是意气风发的年纪,胸中都有一腔热血,只是母妃一直告诫,不要他走储君这条路。

  记得当初他问过母妃,为什么?母妃便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你命中没有!

  可是他不信,命中的事又有几人能说清楚的?他质问母妃。

  没想到母妃大怒,对他用起了家法,直到他打消念头为止,从那以后,他便只醉心于书画,仿佛天生就是那样样无争的人。

  可是中秋节的那日起,从前的热血似乎又回来了。虽然他没有看到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宫中口耳相传,他也知道了始末,眼下父皇也愿教他,他又怎能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