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1章(1 / 2)





  瘦削汉子飞快溜了过来,忽然想起了什么,“我们不是苏俄士兵,是在沙俄的华工,被抓了壮丁,刚逃出来,准备回国。”

  士兵有些不相信,一句话都没有吭声。

  “我们全都是中国人,我是山东,他是河北的。”瘦削汉子赶紧再说了一句。

  “是吗?”士兵用狐疑的眼光看着这些苏俄军装的中国人,缓慢的将左手举了起来,很疼,骨折的手臂差点用不上劲,手上是一枚已经拔掉保险销的手雷。

  围住他的中国团士兵齐齐退后了一步,他妈的,竟然这么阴险,什么时候抓出了手雷了。

  很快,黄炜跑了过来,满头大汗。

  天上降落的部队,已经发现不对劲了,正在集结兵力,向山包搜索过来。

  “我们是叛逃的苏俄军队之中的中国人,不是苏俄。”黄炜赶紧强调,然后卸掉所有武装,示意士兵带路,他亲自下去解释。

  看到士兵臂上的盾形龙徽,已经有人认出来了,是在国内时经常听说的北方军。

  还有两名同样降落在山包上的北方军,倒霉的被大树砸晕了,中国团的士兵很快救下了他们,然后背了下来。

  看到自己的伤员平安送下来,正在围上来的北方军士兵顿时敌意削去了不少。

  降落时掉到小沟里的前线指挥官高在田,很快灰头灰脸地和中国团叛逃连长黄炜见了面。

  很多时候,有些人是一见面就知道是不是可以信任的,尤其是在共同抵御外敌的时候。

  高在田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准备进攻俄国人占据的城镇。”

  黄炜愣了一下,马上应了一句,“我们参加。”

  十几分钟后,两支穿着不同军装的中国军队马上合流,对已经拉响警报的俄国人城镇发起进攻。

  第一ii九章 步兵武力

  高在田的空降营第一波只降落了二个步兵连,四百余人的兵力,进攻沙俄的城镇自然是不成问题,但是要想全面控制整个附近战场,还是有些吃力的。

  黄炜等六十多人的加强,自然是北方军喜不自胜。

  只是看着这些曾经的中国团士兵下山集合时,高在田原本高兴的劲头马上凉了一截,军装破损不说,枪械只有大半,子弹更是人均不足二颗,而且一看就知道不是专业军人出身。

  有人愿意帮着打仗,当然不能说什么泄气的话,高在田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的弟兄,每人掏出一半的干粮递给这些明显面有饥色的中国团士兵。

  没有什么废话,高在田将黄炜手下摆在了最后面,总算集合起来的空降营立即发起了进攻。

  因为子弹口径不一致,空降营并没有给黄炜手下补充弹药,反正待会攻进城镇后找到子弹肯定是俄国人制式的。

  这个无名城镇是一个铁路线上的重要关卡,北上连同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南下就是重镇斜米巴拉丁斯克,与阿拉木图铁路相通。

  虽然是一个小城镇,居民根本不多,但是因为设置了一个军站,反而有一个加强连队至少二百人的武装在驻守,并且还可以得到南方斜米巴拉丁斯克驻军的紧急支援。

  驻守的俄军警觉很快,一看到空中飞机的阵势,直接就拉响了警报,猬集到坚固的防御阵地之内。可是俄军兵力不足,根本不是空降营官兵强大火力的对手,

  紧跟在高在田后面冲进城镇的黄炜等人,简直是大开眼界,他们从来不知道单兵作战除了步枪、重机枪之外,还有如此众多的支援火力。

  几名空降营士兵躲在山沟后面,飞快的用随身带的短柄铁锹铲平一个小地块,摆上一门新式的81毫米斯托克斯迫击炮,对着远处开火阻击的俄军阵地就是一阵狂轰。

  俄军阵地被炸得狼藉不堪,却又找不到北方军炮兵阵地,坚持了片刻之后,只好放弃了一线阵地,退入营房堡垒工事。

  大量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不间断地扫射,差点将俄军的撤退变成了死亡之旅。不过几分钟的时间,黄炜看着地面上一地的子弹壳,只有咋舌不已,比整个中国团下发的子弹都要多了。

  一门迫击炮运动了上来,马上砸了三颗迫击炮弹下去,只是将堡垒晃动了一下,并没有击穿横木叠砌的堡垒工事。

  很快,另外一个对付堡垒的利器,新式37毫米步兵炮又被推了上来。

  据守的俄军也慌了,疯狂地向北方军倾泻着子弹,打得步兵炮前方地面上尘土飞扬,距离太远了,根本不足以对步兵炮构成威胁。即使是偶尔几颗流弹动能足够,也会被步兵炮上的钢铁挡板给挡下来。

  几发步兵炮下去,并不是十分坚固的堡垒就被击穿了,无数的炮弹碎片将狭小的堡垒内部炸成了一个尸山血海。

  很快的,只剩下二十人不到的残军直接就投降了,城镇落入了北方军手中。

  从空降营降落后,将散乱的士兵集结起来花了半个小时,而真正发起进攻到残余俄军投降,却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这场突袭战中,北方军新换装的两款武器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的斯托克斯81毫米迫击炮就是其中之一,由炮身、座钣、瞄准具三大部分组成,取消了脚架,全重47千克,迫击炮弹重3千克,射程达到1900米。这是76毫米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的改进版本,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亦或是便捷性,都远远超过旧款迫击炮。

  北方军拿到这一款新式武器后,马上就将最精锐的空降营优先换装了。

  另一款新式支援武器,则是前进到欧洲战场的先遣小组直接派出参谋军官参加了一次坦克突击战斗之后,紧急向国内提交报告建议的。

  欧洲战场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坦克、装甲卡车等装甲力量,进行突击和反突击了。而传统的步兵力量被迫提升了直携火力的标准,步兵炮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这和当初陈安的判断如同一辙,只是陈安是考虑步兵火力不足以抵消人数劣势,而欧洲各国士兵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装甲火力被迫加强而已。

  原本北方军列装的斯科达37毫米速射炮因为初速过低,基本上不具备反装甲能力,马上就被沦为淘汰装备了。

  法国人敞开了自己的军火库,允许北方军先遣小组考察所有列装的武器装备。先遣小组的陆军代表董振堂,第一眼就瞄中了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的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

  机动、火力、防护,在雷诺ft-17轻型坦克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与当时欧洲列强更注重于发展号称是陆地巡洋舰的重型超重型坦克不同,北方军更对那些轻型坦克感兴趣,原因无他。北方军作战的地域,不是山地居多无路可走,就是广袤无边的人口稀少地区,机动是作战的第一要素,而那些内部操作人员多达十余人的重型超重型坦克简直就是蜗牛了。

  只是英法两国原来推荐的那些以侧射火力为主的轻型坦克,始终未能入北方军的眼,直到董振堂在欧洲战场直接看到最新列装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