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三章 深城(1 / 2)


“吱呀!”

马卫都推开一间四合院偏房的小门,扇了扇空中的灰尘,“就这儿了,两间屋子,摆设还算过得去,你看一眼。”

许非瞧了瞧,跟鞍城格局差不多,里屋是床,没有炕,然后有个烧蜂窝煤的小炉子,衣柜桌椅什么的也都有。

“成,价钱怎么算?”

“我朋友那意思,就让你给看看房子,别损坏了,没事再给打扫打扫。你先住着,那仨瓜俩枣的就不要了。”

这好事肯定接受啊,许非笑道:“谢谢那位朋友,也谢谢马老师。”

“嗨,我算什么老师,都是朋友抬举。”马卫都笑了笑,小眯缝眼愈发细密。

其实他也挺诧异,就在前几天,一个电话忽然打到编辑部,说是许非找。他想了一会才记起这么个人,哦,在公交车站打架那位。

俩人聊了聊,说是想租个房子,请自己帮忙问问。

马卫都跟大多数京城子弟一样,骨子里也瞧不起人,但他不说,这点比汪朔强。毕竟结了婚,也干了几年编辑,每天来来往往的,面上能过得去。

他属于蔫坏、机狡那种,倒腾古董的时候没少得罪人,后来悟了,说要捐出去洗净身——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

老马爱交朋友,用自己的话说,“好的坏的都交,人品那是以后的事儿。人品人品,慢慢品出来的才叫人品。”

何况还有打架的人情没还,所以他就帮着问问,结果还真有,一朋友出国了,留着间空屋子。

俩人出了来,正碰见主屋一大妈买菜回来,“嘿,你俩干嘛的?”

“老五朋友,租这房子住。”

“真朋友假朋友啊,别糊弄老年人,我可告派出所去。”

“老五屁股后头有颗痣,您知道吧?”

“哟,那是真朋友,住着吧。”大妈进屋了。

随后,许非请马卫都吃了顿饭,随便聊了聊,也没聊深。

他是没办法,这年头的房子都是国家投资,单位发放,前两年才“允许私人拥有住房”。而且人生地不熟,找上天也不一定找着。

送走了老马,他又买了床被褥和日用品,有长期驻扎的意思。

当天对付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许非就踏上了去深城的火车。

…………

“这特么是郊区吧?”

一个炎热的下午,几天内连番导车的许非终于揉着屁股从罗湖汽车站出来,抬眼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农田,不远处还有连绵青山,以及热火朝天的二线关施工基地。

1982年,国家批准了深城二线设防的报告。当时人们把深港边境称为一线,相对应的,就将这条特区管理线称为二线。

深城这会没有钱,且缺乏劳动力,主要由粤省边防部队负责建造。

直到1985年,二线关才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南头安乐村,全长84.6公里,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的巡逻公路构成,也随之诞生了赫赫有名的边防证!

所以现在是个钻漏子的时期,要管还没管,要防还没防……

却说罗湖现在远没有日后的繁华,车站是个砖房和一排茅屋,不过附近就是工地,一座新站房正拔地而起,另配着人行天桥。

对面便是香港的罗湖火车站,有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

深城今年会推行暂住证制度,但他扫了几眼,没见着联防队,遂放心大胆的往里走。

与别的地方相比,这里有着完全不同的魅力。落后与创新并存,农业与大楼同在,一边是正在建造的搞建筑,一边是烂泥土地,农民赶着牛,悠哉悠哉的在后世最繁华的地段溜达。

香密湖满是低矮的石棉瓦房,河边也是一溜的客家民居,另有无数人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忐忑和向往,来此搏一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