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光之意第60节(2 / 2)


  梦心之比较适应也更喜欢这样的聊天方式。

  聂广义念的这首苏东坡做饮子的诗,让梦心之来了兴致:“你记不记得《清明上河图》里面有一个在久住王员外家?”

  “记得,那是一家旅店,并不是王员外的家,那个位置和员外的家比较违和,主要还是【久住】这两个字。”聂广义的记忆力,向来都是在线的。

  “对,这个旅店的左侧,有两把撑开的大遮阳伞,伞底下有【饮子】和【香饮子】这样的小挂牌。”

  梦心之开始细数在她梦里出现过的饮子:“姜蜜水,甘蔗水,甘草汤,荔枝膏,凉水绿豆,杨梅渴水,五味渴水,冰雪冷元子,生腌水木瓜,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你的意思是,你在梦里去过久住王员外家?”聂广义的侧重点,和梦心之并不相同。

  “我当时是推着王希孟,从赵太丞家旁边的房子出来。”

  梦心之解释了一下,“相当于是从画卷的最左侧开始进入画面。”

  聂广义稍作回忆:“赵太丞家是医药店,对吧?”

  “没错。”梦心之开启了新的话题:“这家诊所从最外侧的招牌开始,就争议不断。”

  “这我倒是没有听说。”聂广义问,“都有什么争议?”

  “主要是因为年代久远,原本的字又比较密集,所以有些看不清楚。”梦心之说,“右边的招牌【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争议不太多,左边的招牌争议就比较大。”

  “左边的招牌是【大理中丸醫膓胃藥】对吧?”聂广义接了话。

  梦心之没有马上回答,一脸探究地看着聂广义。

  “怎么了吗?”聂广义问。

  “有很多网络版甚至是百科一类的地方,都注解成了【太醫出丸醫膓胃藥】,还有说是【大理中丸醫膓胃冷】的。不仅国内争论不休,很多国外的学者也有自己的考究。为什么你好像很笃定的样子?”

  “我拿放大镜看过。”聂广义说。

  “你看过《清明上河图》的全卷?”梦心之羡慕到不行,“《清明上河图》展出的时间可不多!”

  “我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时候去的,在那之前,这幅画已经有十年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当时和将近一万人一起排队,场面堪称蔚为壮观。”

  “大写的羡慕!我那时候刚刚上高一,想去也没有假期。”梦心之羡慕之情直接溢于言表。

  “这有什么,你又不是马上就要翘辫子了,再过几年就是故宫博物院的100周年,肯定还展出,对吧?”

  聂广义有心安慰:“就算百年不展出,只要你一时半会儿死不了,110、120这样的数字,也不都是报警电话,还可以是周年庆。”

  聂广义的安慰,绝对是出于真心的。

  听的人会不会被安慰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眼看这梦心之的表情有点不太自然,聂广义难得悬崖勒马,把话题给拉了回去:“你在梦里是不是看得比较真切,左边最外面的那个招牌,确实是【大理中丸醫膓胃藥】,对吧?”

  “没错。大理中丸是中医方剂名,和集香丸可以对应。”

  梦心之像是没有听到聂广义刚刚的那番话,温温柔柔地接着回应:“赵太丞家再往前走,右手边就是久住王员外家了,会先看到卖饮子的阳伞。”

  聂广义不关心饮子,他比较关心酒肆:“我记得没错的话,久住王员外家对面是不是就是孙羊正店?那个时代是只有正店可以自己酿酒卖对吧?”

  “没错。脚店里面卖的酒,都需要从正店【批发】。”梦心之进一步解释:“孙羊正店和卖饮子摊位不在一个方向。饮子是在侧边,孙羊店算是正对着久住王员外家的。”

  “那你那个假冒伪……”脱口而出到一半聂广义及时纠正:“我就是想问,你们那个极光之意的一楼工作室,是根据图里面哪一家的风格来装修的?为什么会想到在房间里面钓鱼,这么奇怪的点子?”

  “就是赵太丞家医药店左边的那个房子。”

  “赵太丞的诊所不已经是画面的最左边了吗?”

  “不是的。”梦心之说,“旁边还有一个开着门房子,临水而建,那里是王希孟的家。”

  “住在药店边上?汴京城中心都是商铺,很少有住家的吧?”

  “也有。”梦心之说:“但都是前铺后屋那种,像希孟家这种只住人的房子,确实就比较少有。”

  聂广义想了想:“这相当于是把外滩最好的地段,风景最好的那一栋,拿来居家之用。”

  梦心之接话:“听你这么一说,也确实是有些奢侈。”

  “王希孟家富甲一方?”聂广义免不了有这样的疑惑。

  “梦里倒是没有这样的背景,听希孟说的,是因为他从小就泡在药罐子里长大,所以得住在离城里最好的大夫边上。”

  “王希孟什么病啊?”

  “心脏病。”梦心之回答:“放到现代的话,其实一点都不严重,做个手术就能好。放在当时,没有人认为他能活过十八岁。希孟要是能多活几年的话,肯定不止留下一幅《千里江山图》。”

  “你知道《千里江山图》画的是哪里吗?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说那里面画了庐山大、小汉阳峰,四叠瀑,西林寺;还有鄱阳湖湖口的石钟山,还有七七八八很多地方。”

  “以希孟的身体,怎么可能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千里江山图》从头到尾都是他的想象,他出过最远的门,就是我推他重温的汴京城。”

  “是这样啊。”聂广义把话题拉回到了他自己的重点,“说来说去,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在汴京城走了一趟,却不知道大街上有什么好吃的。是这个意思吧。”

  “倒也不是,你之前问我,餐馆里面都在卖什么吃食,有没有满街飘香的小吃,这两个我确实都没有注意到。餐馆都有门槛,我推着轮椅也进不去。不过,那会儿的汴京城还有几家只有顶棚没有围墙的店,那两家都是饼店,虽然也有台阶,但比较低矮,推着轮椅也能上去,就算不上去,在旁边也不影响体验。能看着店家现做现吃。”

  “饼店?什么样的饼店?”聂广义问

  “宋代的饼店,就是我们现代的面店,饼是宋代对于面食的统称,有汤汤水水的叫【汤饼】,然后还有油饼、胡饼、蒸饼、糖饼……反正就是各种各样的面食。”梦心之做了一个小小的科普。

  “《东京梦华录》里面不是也有叫面的吗?我记得有大凡食店的生软羊面、桐皮面、寄炉面;还有川饭店的插肉面、大燠面;以及南食店的:桐皮熟脍面,这些我都想尝一尝。”

  聂广义的嘴巴里面忽然就分泌出了很多唾液,肚子在这个时候提醒他,他上了飞机之后,一直没吃也没喝。